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的在于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文俊先生,市生态环境局秘书科科长吴科先生,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与法规科科长刘根先生,向大家介绍荆州市2022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文俊先生介绍2022年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
荆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文俊: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2022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长江大保护的部署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下面向大家介绍我市2022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
一、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2年全市PM2.5浓度4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79.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5天,超出考核目标天数1天。受传输通道外来输入、不利气象条件叠加本地排放等因素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有所下降。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全市36个国省控断面,优良断面29个,占比为80.6%;24个国控断面,优良断面22个,占比为91.7%,劣五类水体比例为0;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达到考核目标。
(三)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
(四)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2022年全市城市声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处于“较好”水平;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处于“好”水平;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9.5%,夜间达标率为91.3%。
(五)固体废物治理情况。2022年全市累计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460.75万吨。全市危废集中处置能力达到37.84万吨/年,满足我市现有企业危险废物处置需求。大力推进农业固体废物治理情况,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4%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量达到1100吨左右,回收农用塑料薄膜2000吨左右。
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切实扛起美丽荆州建设历史使命。
扎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前五轮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190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71项,未完成19项,达到整改序时进度19项。1248件信访件已办结1247件。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2022年交办我市的2个问题线索,责任单位正按整改措施有序推进。
不断推进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2022年,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攻坚提升行动方案,全面开展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攻坚提升三年行动。荆州湿地面积39.0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7.68%。目前已基本形成多层次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湿地生态功能日益完善,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显著。
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库,完成了引江济汉渠等11条河流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编制工作。加强核与辐射管理,现场检查使用放射源、射线装置单位26家。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共检查企业493家次,出动执法人员958人次,排查隐患27处,已完成全部问题整改。
(二)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导向,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修复。
扛牢政治责任,全面部署谋划。2022年长江大保护工作由十大标志性战役升级为高水平保护十大提升攻坚行动,涉及我市38项省重点任务、67项市重点任务均全部完成。强化流域共保联治,与岳阳、宜昌、荆门、恩施签署《协同执法合作协议》。成功举办《长江大保护之荆江巨变》成效展。我市围绕长江保护在地方立法、探索法治治江、岸线管理员巡查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受到栗战书委员长高度赞扬。
聚焦截污控污,做好源头治理。累计完成72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市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04%,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完成5处县级市黑臭水体年度整治任务。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焚烧率96.96%。
深化专项攻坚,助力生态修复。建成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制体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1.32%。不断加强国土空间管控,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目前各县市已完成规划公示稿。推进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等水资源管理标准均达到考核标准。
(三)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深化蓝天保卫战。严格贯彻实施《荆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共整改大气污染问题3428个。强力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因秸秆禁烧不力共问责相关禁烧责任人517人,罚款42.33万元。
扎实开展碧水保卫战。签订《荆州市潜江市四湖总干渠水生态环境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完善《荆州市四湖流域水质考核和生态补偿试点暂行办法》,累计发放生态奖补资金2.6亿元。完成1015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年度整治完成率106.7%。主次干道建成76公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9座城区中心涵闸,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
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圆满完成年度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累计核查问题点位1465个,销号完成率99.73%。
(四)以稳住经济大盘为目标,积极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生态环境类行政许可事项均实现一网通办,累计为596家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排污权交易覆盖面和交易额均名列全省第一。
聚焦节能减污降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法依规对全市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落后产能实施淘汰。强化“两高”违建项目整改和节能准入管理,建立“两高”清单和部门联审机制。落实节能改造措施,大力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矿石能源消耗,年开发和节约14.11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36.69万吨、二氧化硫0.34万吨、氮氧化物0.098万吨。开展2022年度碳排放核查工作,完成28家企业碳排放核查。
大力创建争示范。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2022年全市创建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35个,累计获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5个、省级及以上生态村437个。松滋市、石首市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市通过了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县)考核验收。
着力补短推项目。全力推动荆州全域国土综合整治,2022年度实施8个项目,预算总投资30.27亿元。成功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72.1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20亿元;成功申报EOD项目,总投资47.25亿元;争取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6个约1.64亿元;谋划入选中央污染防治储备库23项,拟申请中央资金5.51亿元。
(五)以提升能力为抓手,切实加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生态环境执法实现新进步。2022年全市行政处罚案件立案146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20件,罚款817.153万元;运用四个配套办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2件,全市立案数、行政处罚数、运用四个配套办法查处数等同比有大幅度提升。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启新征程。推动完成年度13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果。率先成立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成为省内拥有本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三个市州之一。近年以来,共发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1件,赔偿总金额236.08万元。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强化责任担当,始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让荆州蓝天常驻、碧水常流、青山常在,为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更强大的生态环境支撑。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顾文俊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问答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
荆州发布:
我是荆州发布的记者。近年来,在中、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过程中,荆州市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有哪些?
主持人:
请吴科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荆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委会秘书科科长吴科: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对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攻坚克难,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督察反馈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打造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扛起督察整改政治责任,全面部署问题整改,确保整改质效。高规格成立机构。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整改工作专班,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合力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高频次部署整改。2022年召开64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保工作,市“四大家”领导先后65次对生态环保督办调研。高质量绿色发展。制定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引领“一江两岸”8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产业集聚发展、差异发展、绿色发展。聚焦节能减污降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落实节能改造措施,年减排二氧化碳36.69万吨、二氧化硫0.34万吨、氮氧化物0.098万吨。
二是健全完善整改体制机制,坚持“当下改”“长久立”,助推突出问题全面整改。确定领衔抓整改机制。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均由分管市领导领衔抓督办,对第二轮中央督察反馈问题中,持续时间超过2年以上的整改任务,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责任领导,并增加1名分管市领导为责任领导,同时明确年度或分阶段整改目标及措施。建立健全抓闭环管理。建立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整改任务,由牵头部门履行常态化管总职责,市整改专班会同鄂中专员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纪委监委加强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善用提醒促整改机制。市整改专班结合调度、现场督办、上级交办情况,先后对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洪湖市、监利市、石首市等地及领衔市领导制发工作提醒函,敦促和提醒加快推进整改事项进度。
三是坚持流域综合治理,咬定整改目标不放,确保环保问题彻底整改。明确目标落实整改。在每年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前一年工作进行总结及本年度重点工作进行明确,市环委会办公室将年度工作进行清单化分解交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23年1-5月,市委、市政府已召开18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保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抓实抓细流域综合治理,抢抓环保项目实施的黄金期、关键期和攻坚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突出短板深入整改。持续深化蓝天保卫战,严格贯彻实施《荆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2022年共整改大气污染问题3428个,整改交办臭氧和PM2.5协同管控治理问题400余个。扎实开展碧水保卫战,签订《荆州市潜江市四湖总干渠水生态环境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完善《荆州市四湖流域水质考核和生态补偿试点暂行办法》,累计发放生态奖补资金2.6亿元。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累计核查“绿盾”专项问题点位1465个,目前准予销号点位1461个,销号完成率99.73%。谋划项目抓好整改。成功申报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72.1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20亿元。争取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6个约1.64亿元,谋划入选中央污染防治储备库23项,拟申请中央资金5.51亿元。2022年落实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修复补助资金5700万元,申报2023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湿地保护修复项目资金8700万元,全面推进洪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荆州广播电视台:
我是荆州广播电视台的记者。2022年,荆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请问在这项工作中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主持人:
请刘根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荆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与法规科科长刘根: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22年,荆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较好完成了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任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重点督办,确保责任层层压实,问题整改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对整改任务和通报的问题,列出清单,倒排工期,强化措施,稳步有序有力推进。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对标找差、研判原因、精准施策,迅速推进各项整改工作。四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攻坚意识,确保按时按期、一项不漏地整改销号。
二、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
一是打好蓝天攻坚战。先后出动8000余人次、车辆3400多台次、无人机1600余架次、走航车40余台次下沉企业、工地、餐饮单位开展督查巡查,累计进行电视曝光3期,下发考核通报督办21期,共整改大气污染问题3428个。基本建成天地车人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推动《荆州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对中心城区40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现场调查工作,建立VOCs组分库。强力抓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禁烧工作在全省连续7年排名靠前。
二是打好碧水攻坚战。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召开水质改善分析调度会6次,开展现场巡查98次,对考核断面不达标的县市政府进行约谈。实施主次干道雨污分流及混错接点改造79条,修复管网缺陷1.86万处,最大程度减少生活污水直排。实施中心城区水生态修复工程和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环荆州古城湿地公园水体提升为Ⅲ类水质,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建立重要水体水质监测体系,对洪湖和长湖汇入口、河湖长制负责的31条河湖渠,分别设立65个和75个监测断面,定期监测通报。巩固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整治成果,提高乡镇饮用水源地安全性。
三是打好净土攻坚战。圆满完成2022年度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点位排查工作。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三、深入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
制定实施《荆州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和《荆州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各专项2022年重点工作清单》,明确67项年度任务,形成“1个总方案+1个指挥部+1套专项方案+1个年度重点清单”工作体系。按时完成省级制定的2022年度40项任务中的涉荆重点任务清单。
四、严格生态环境执法
持续开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涉水工业企业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及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等五项执法行动。2022年,全市共立案146件,实施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件。严格抓好医废处置监管工作,2022年疫情期间全市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五、稳步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
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荆州市2022年度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任务的通知》,对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指标任务进行分解。2022年,全市共创建省级生态县市2个,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75个,省级及以上生态村436个。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湖北广播电视台:
我是湖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今年年初《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作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规划纲要》释放出的诸多生态环保信号备受关注。请问荆州市生态环境部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规划纲要》要求落细落实?
主持人:
请顾文俊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荆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文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作为湖北省第一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湖北发展。为此,荆州市组织编制了《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紧扣《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和《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中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拿出硬办法、硬措施,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荆州“四化同步”发展。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荆州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优化化工产业布局,完成化工园区认定和剩余4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严把“两高”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时更新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严查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落实情况。
二是推进全市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贯彻落实《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刚要》,牢牢守住流域环境安全底线。积极融入宜荆荆都市圈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探索三地生态补偿机制和三地流域综合治理机制。巩固中心城区7个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加快各县(市)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实现消除黑臭水体比例60%的目标。探索湖泊生态保护新路径和多元化投入新机制,逐步修复洪湖等重点湖泊生态系统。
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大气污染物“五源同治”和区域协同治理,探索推进精准化管控,以超常力度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水质提升攻坚,确保长江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或以上标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治理专项行动,狠抓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推动污水排放单位稳定达标排放。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狠抓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及“回头看”。完成2023年度关闭矿山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工作任务,落实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
四是持续抓好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行动。推进中心城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质增效,提升生活污水收集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实施水系连通,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做好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整改,完成“洪湖湿地保护区违规项目经营”整改销号,推进“西干渠、豉湖渠污水直排”问题持续整改。
五是持续抓好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项整改任务和“松滋市洛溪河治理”信访件办结。迎接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抓好自然资源审计反馈松滋市、石首市问题整改。
六是加快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推进山水项目实施,2023年底整体进度达到75%。加快推进西干渠和豉湖渠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洪湖保护区愚公湖退渔还湿工程、长湖流域夏桥河口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中央生态环保资金支持项目。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三位发布人的介绍和解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之所愿,是人民共有财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希望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共同推动荆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更强大的生态环境支撑。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