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荆州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科技特派员忙碌的身影:油菜田里俯身细察苗情,果园中穿梭传授技艺,养殖场内精准指导防疫……今年以来,荆州区科技局创新推行“科技特派员+”模式,组织44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一线,以象征科技引领的“科技红”、生态高效的“田间绿”、产业兴旺的“产业金”三色交融,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科技动能。
在八岭山镇“金浪争锋 油润八岭”油菜产量比武现场,气氛热烈,科技特派员王红正指导农户现场测产。种植户老李看着测产数据,满脸喜悦:“王老师不仅课堂讲理论,更在试验田手把手教了5个多月,这次增产全靠她!”
这份丰收,是科技特派员扎根一线的生动缩影。
荆州区科技局打破传统“培训+考察”的短期模式,启动“科技惠农下乡行”活动,要求每名特派员每月“田间门诊”不少于4天,成效显著。高级农艺师娄兵现场指导马山镇油菜新品种“华油杂2011”生产管理技术;养殖专家王清亮在川店镇推广国产蛋鸡新品种“京粉6号”……截至目前,全区科技特派员累计下沉服务超500次,精准破解生产技术难题30余项。
科技服务的触角正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农业“扩绿增效”。在川店镇,科技特派员刘传军不仅培训优质稻订单农业技术,还深入合作社,指导机械化集中育苗的温湿度管理,确保培育壮苗,并促成合作社与本地大米企业签订产销订单。在弥市镇,农业专家汪涛大力推广“四新”技术(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新模式),创新构建“绿色种养循环技术体系”,其核心“高密低氮”栽培法(注释:提高种植密度,降低氮肥依赖)已在沿江肥药减量增效示范区推广应用,有效促进生态环保与品质提升。
“科技服务不能只盯产量,更要帮农民把产品变商品、资源变资产。”荆州区科技局依托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构建起“科技+产业”增值服务体系。通过指导合作社申报“星创天地”,以其为载体推广“农场+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运营模式,大力发展果蔬种植等产业,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线上线下联动,全力打通销售渠道,力促“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今年以来,该体系已累计带动80余人就地就业,实现农民增收超90万元,为实现“技术服务到田头,增值收益留农家”目标写下生动注脚。
眼下,新一轮“科技惠农下乡行”号角已吹响。30余名科技特派员整装待发,带着针对性的“一产一策”服务方案,即将奔赴智慧农机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战场,持续以“三色”科技力量,为荆州区乡村全面振兴描绘更壮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