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三五"回首

“辉煌十三五 绘就新画卷”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发布时间:2021-02-26 16:25

来源: 荆州新闻网编辑

字体大小: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荆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过去的五年,是荆州建市26年来发展最好的五年、交通建设投入最多的五年、城乡面貌发生变化最大的五年、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五年。为更好展示“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汇聚强大发展合力,开创加快振兴崭新局面,市政府将组织“辉煌十三五绘就新画卷”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单位从不同领域介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进一步凝心聚力、提振信心,为推动“转型赶超、加快复兴、绘就新画卷”不懈奋斗。

系列新闻发布会共计七场,今天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了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瑛、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建华和市招商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周骞,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别介绍相关情况。首先,请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瑛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瑛同志: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我市产业发展情况:

回望“十三五”,我市产业经济发展经历了滚石上山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引进培育新企业、研究发展新技术、壮大聚集新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在遭受新冠疫情和抗洪抢险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全市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9亿元,与2019年相比虽然下降了5.9%,但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五年来,我们着眼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一、在工业方面,做好“转型”文章,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展后劲日益增强。荆州拥有国家级荆州开发区、省级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荆州高新区三个功能区,是全省同时拥有一二三产业发展良好平台的地区。随着“一城三区、一区多园”建设快速推进,为城市布局、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来年,市委、市政府围绕做优做强荆州制造进行了一系列部署,以六大主导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转型。从总体情况看,制造产业稳步增长,“十三五”期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194家,实现产值2155.84亿元,其中规上装备制造业企业323家,产值居六大主导产业之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聚集程度得到提升,形成汽车零部件、石油机械、塑料新材、家纺、家电、医药化工、针纺服装、食品饮料、石化装备等10个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二是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全市需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76家,已完成关改搬转企业61家,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安道麦、能特、汇达科技、天翼化工等一批企业通过关改搬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40万吨,淘汰钢铁落后产能72万吨;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30万吨,关闭煤矿5座;推进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完成城区老工业企业114家搬迁改造任务;十三五期间,累计争取国家转移支付17亿元,支持松滋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三是创新驱动能力大幅提升。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78家,比“十二五”增长52.14%,实现产值595.78亿元,是“十二五”的3.93倍。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2个,总投资745亿元。已建成5G基站2102个,完成投资8.8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

二、在农业方面,做好“特色”文章,推进农业高质效发展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聚焦农民增收,探索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打好特色牌,推动荆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不断夯实集生产、销售、供应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产销基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水产品产量114万吨,连续26年稳居全国市州第一;农业总产值达到808亿元,比2015年增加177亿元,年均增长5.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4.54亿元,比2015年增加120亿元,年均增长近6%;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7元,比2015年增加5089元,年均增长7.4%。

一是依水产业初具规模。以洪湖、监利、公安为代表的滨湖区、低湖区水稻、水产、水生蔬菜、水田油菜、水禽(“五水产业”)格局形成。再生稻面积近94.3万亩,水生蔬菜面积20万亩,蛋鸭存笼800万只。

二是平原旱地产业特色明显。荆州区打造特色干鲜果生态观光、花卉林木种植和城郊休闲渔业三大特色产业长廊。江陵县特色水果、竹笋、药材、菊花种植基地蓬勃发展。

三是山林产业加快发展。松滋、石首利用山地、丘岗地发展山林产业和林下经济,仅吉象公司带动石首、松滋等县市造林达2万公顷。全市林下养殖规模近700万只。松滋着力打造1.33万公顷柑桔长廊。

四是种养加规模效应不断加大。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迅猛发展,面积超过全省三分之一。水生蔬菜面积近5年新增163%,面积、产量在全省排第三位。公安县享有“江南吐鲁番”美誉,葡萄种植面积占全省50%,亩均产值过万元,荣获“江南葡萄第一县”称号。全市小龙虾加工企业20家以上,以稻渔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超过500个,稻田养虾每亩纯收益达0.2-0.5万元,县乡村小龙虾收购流通网点超过1000个,餐饮企业近3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近20万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92亿元。

五是品牌带动效应得到提升。通过企业、科技、政府、市场“四轮驱动”,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转变。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6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88家,生产加工范围涵盖多个特色产业。“洪湖再生稻米”“洪湖莲藕”“洈水刁子鱼”“荆江鸭”等16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149个。“荆州味道”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引领众多荆州品牌走向市场。

三、在服务业方面,做好“融合”文章,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发展

“十三五”以来,我市以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金融、物流、软件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逐年提升,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是服务业发展质量大力提升。2020年,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09.78亿元,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019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71.47亿元,居全省第四位。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5%,服务业市场主体占全部市场主体的84%,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房地产、仓储物流、邮政快递、文化旅游等重点服务业成为拉动社会固定投资快速增长主导力量。

二是文旅产业跨越发展。我市深入实施“旅游+”行动,打造全国新兴旅游目的地、长江黄金旅游带重要节点,“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2亿元,比“十二五”期间累计分别增长103.41%和123.54%。推动华强方特园、园博园等文旅项目建成开园,荆街、楚国八百年、石首“桃源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有序推进。全市现有4A级旅游景区6家、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4家、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家、3A级以上旅行社10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文旅要素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三是发展业态和模式不断创新。大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催生了共享经济、数字支付、电子商务等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市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6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个、行业中介组织11个,现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点县2个、3个淘宝镇、1个淘宝村,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点实现全覆盖。在全国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的活跃店铺达到15.2万个,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企业)超过七千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已经达到2万余人,快递法人企业81家,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四是产业融合着力推进。  “十三五”期间,我市金融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业机构、保险公司、证券机构为主体,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全市上市公司共有10家,其中国内主板上市公司有8家,全省排名第二位,新三板上市企业12家,四板累计挂牌企业739家,量、质居全省第一位,连续十年获得全省金融信用市州称号,保持了金融信用县市区全覆盖。

经过五年持续奋斗,我市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精准对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着力推进“一中心”“五示范”建设,奋力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巻。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王主任的介绍。接下来请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建华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建华同志: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十三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工业兴市”战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155.84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4家。完成工业税收49.42亿元,其中工业增值税完成24.96亿元。2016年至2019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分别为6.8%、8.2%、6.7%和7.5%,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625.33亿元提高到2019年844.07亿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长有所下降。

二是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轻工建材、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六大产业。2020年,规上装备制造企业323家,实现产值531.47亿元;食品加工企业276家,实现产值530.87亿元;轻工建材企业274家,实现产值354.66亿元;医药化工企业120家,实现产值306.89亿元;电子信息企业9家,实现产值194.04亿元;纺织服装134家,实现产值132.5亿元。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145家发展到2020年458家(其中高新制造业企业42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154.1亿元增加到2020年335.6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24.6%提高到2020年62.4%,形成以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

“十三五”期间,全市经信系统以“五大工程”为抓手,聚焦工业发展壮大、重点项目建设、产业优化升级、骨干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绿色化转型等重点,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将“施工图”转化为“作战图”,形成“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浓厚氛围。

一是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明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等政策措施,从优化营商环境、保障要素供给、减轻企业负担、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加快“个转企、企改股、股上市”进程,夯实工业经济底盘。培育了美的、白云边、法雷奥、恒隆、安道麦、新生源、神电、四机、玉沙纺织、亿钧玻璃、菲利华、五方光电、山鹰纸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五方光电登陆创业板,丽源、亿钧玻璃、航天南湖纳入金种子、银种子培育。“十三五”期间,我市534家企业实现进规。2020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34家,全市入库税收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74家。

二是实施“百领企业培育工程”,“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蹄疾步稳。“十三五”期间,全市继续实施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狠抓领军企业培育,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2018年出台了《细分领域百家领军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明确从要素保障、支持创新、品牌建设、对外合作和金融扶持等五个方面细化18条举措,对培育企业给予支持。我市有国家单项冠军3家(江汉精细化工、四机公司、四机赛瓦)、专精特新小巨人3个(丽源、巨鲸、徳永盛)。目前纳入全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的企业累计达到134家,占全省10.8%。菲利华等15家成为全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江汉建机、丽源科技等22家企业成为全省科技小巨人,五方光电、宇兴环保等97家企业成为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

三是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产品档次低、设备落后的状况,滚动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推动传统工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出台了《荆州市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0年)》(荆政发〔2018〕21号)、《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荆政发〔2018〕34号)、《荆州市工业企业技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全市推进“千企千亿技改工程”行动方案(2018-2019年)》,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金安、德永盛搬迁改造,引进全自动现代化设备,江汉建机、宇兴环保、美灵宝等一批技改项目已投产见效,美的荆州工厂步入质量“4.0”时代,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产品不断升级。五年累计工业投资2018亿元,其中技改投资433亿元,占工业投资21.5%。

四是实施“两化融合工程”,产业链高端化水平持续提升。以5G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制定出台了《荆州市“企业上云”实施方案(2019-2021年)》,计划通过3年时间,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和小微企业“上云”,形成完善的云计算生态体系,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我市成为全省首个5G商用地市州,湖北美的成为荆州率先“触网”5G的企业,打造了荆州首个5G智能工厂。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5G基站建设投资9.8亿元,建设5G基站2418个,基站规模居全省第二位。省市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累计达到252家,其中省级136家,市级116家。

五是实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攻坚战役”,工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取得新突破。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荆州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需要关改搬转的沿江化工企业有76家,制定“一企一策”方案,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专项战役”,截至目前已完成61家(提前完成14家)。能特科技新厂区投资8亿元的“年产900吨高级医药中间体搬改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建成,4月将正式投产,届时产品数量增至9个。安道麦、能特、汇达科技、天翼化工等一批企业在“关改搬转”中转型升级,搬大搬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之,“十三五”期间,荆州工业经济呈现出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强劲发展势头,为“十四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持续推进荆州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陈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市招商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周骞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市招商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周骞同志: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全市人民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主要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共2084个,其中工业项目1732个。2017年,德尔福、山鹰纸业一期、惠州金茂华中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户荆州,其中,山鹰纸业一期投资过百亿元;2018年,凯迩必、伟速达、华强方特等知名企业进驻荆州,法雷奥三期、亿钧耀能等项目签约;2019年,湖北泰盛科技年产45万吨生活用纸及后加工产业园项目、航天南湖雷达产业园项目纷纷落地。2020年,华鲁恒升荆州现代煤化工项目、山鹰纸业二期项目、玖龙纸业项目、荆州智能家电制造集群产业项目等4个百亿级项目相继签约,招商引资为荆州“转型赶超、加快复兴、绘就新画卷”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一是项目质量有效提升。“十三五”期间,更加注重工业项目、大项目的招引。5年来,全市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占比达80%以上;引进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2个,其中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大项目占比显著提高。

二是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十三五”期间,荆州开发区汽车零部件、白色家电,荆州区石油装备,沙市区婴童装、轻工纺织,江陵绿色能化,松滋市高端钙业精深加工、矿山机械,公安医药健康、循环造纸,石首新型建材、体育用品,监利市玻铝、光电,洪湖市环保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正不断成长壮大,优势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三是疫后重振不断提速。2020年虽然遭遇疫情、汛情,但我们抢抓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机遇,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招商。2020年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2个,其中,工业项目374个。

5年来,荆州招商步伐不停,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和“一号工程”,探索出一条全员招商、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的特色之路。招商引资大步快跑、重大项目捷报连连,交出了招商引资的靓丽答卷。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心无旁骛谋主业。

高站位谋划部署。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突破性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荆州市“全员招商和项目争取年”活动暨“大招商、招大商”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谋划招商引资工作,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建设,开展大员招商、全员招商。“十三五”期间,荆州市“四大家”领导高频次率队赴深圳、广州、福建、北京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考察相关企业和项目,全市选派精兵强将充实招商一线,形成千人扬帆出征的招商热潮。

高效能统筹推进。各地各部门协同联动,以我市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突出产业链精准招商。荆州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全力实施‘双千亿’工程,正积极打造国家级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和现代煤化工基地。荆州开发区携手恒隆集团,高标准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

二是强化产业招商,凝心聚力促集群。

壮大主导产业。围绕全市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行业龙头企业强链、延链、补链需要,持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荆州开发区引进的法雷奥、安波福、凯迩必、伟速达、施坦达、恒隆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或扩大投资或落地投产,吸引行业上下游配套企业400多家入驻,已形成荆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是湖北除武汉之外品种最全、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美的、菲利华、五方光电等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沙市区的婴童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婴童装制造、包装到销售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连续9年被纳入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

做优重点产业。围绕省、市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循环经济等重点产业招商。荆州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初具规模,已有华电江陵发电厂、储煤基地一期、华港能源、兴润能源、华鲁恒升等一批重点企业签约、落地。山鹰纸业、玖龙纸业等一批高端造纸企业,构筑华中纸业之都的基础。能特、长江医药等一批优质企业,形成医药健康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精准招商,多措并举转方式。

推进粗放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改变过去“满地跑”、“广撒网”的招商方式,采取“四个聚焦”,即聚焦主导产业、聚焦重点区域、聚焦目标企业、聚焦重点人员的方式开展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目标企业库,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石化上海石油研究院、五环公司等七大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紧盯国企央企,和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清华控股等30余家央企以及美国空气化工、德国欧德油储等世界500强进行了项目对接。发挥全市科教资源优势,依托校友会,建立校友资源库,近两年通过举办校友招商活动,签约项目26个,合同引资总额65.97亿元。

推进商会招商与行业协会招商相结合。积极参加省商务厅等部门在国内外开展的系列活动,及时捕捉行业发展信息和投资信息。与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浙商》杂志等商(协)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与商(协)会牵手成功举办专场招商推介活动10余次,2018年荆州获评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2019年在荆召开中国煤炭加工综合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高峰论坛,2020年在荆举办2020(第九届)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举办专场招商推介活动,向外宣传荆州,推介荆州。

四是强化实绩导向,优化服务增动能。

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我们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十条”政策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等政策文件,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重大项目包保责任制,重大项目逐一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做到牵头领导、推进主体、配合单位深入一线服务项目,全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店小二”。

推进项目加速落地。牢固树立以落地为中心的招商引资理念,切实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加快项目建设速度。联合发改、经信、统计等部门,建立从项目引进、备案、开工督办和协调服务,以及统计入库全流程协作机制,共同推进招商项目落地见效。2020年复工复产后,引进的玖龙纸业从签约到落地开工仅用了4个月时间;湖北磊蒙智能装备机械制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

“十三五”已收官,“十四五”正起航。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以优异成绩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荆州加快建设“一个中心、五个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三位领导的介绍。下一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将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市水利和湖泊局的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辉煌十三五绘就新画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