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三五"回首

“辉煌十三五 绘就新画卷”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发布时间:2021-03-05 17:06

来源: 荆州新闻网编辑

字体大小: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荆州市“辉煌十三五绘就新画卷”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十三五”时期,荆州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顾文俊同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宋文杰同志、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李为同志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顾文俊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顾文俊: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荆州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记环保目标任务,始终坚持环境质量底线,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长江大保护、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生态环境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任务,全力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为荆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环保力量。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2020年我市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37微克/立方米、64微克/立方米,分别较2016年下降了38.3%、36%,优良天数比例为87.4%,较2016年上升了22.6个百分点,实现两降一升。2020年我市环境空气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六。全市1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5.7%、达标率为92.9%,分别较2016年上升了21.4个百分点、34.6个百分点,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消除劣V类水体,水污染防治工作由“十三五”初期的合格到2019年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优秀。202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了16%、16%、22%、25%。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力度加大。十三五期间,我市向中央、省争取环保项目161个共10421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4661万元、省级资金19552万元,全力助推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我市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考核全省排名第4,较2018年提升4个名次。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连续6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完成802台20蒸吨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任务,4家燃煤电厂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完成30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243家“散乱污”、150家无组织排放以及93家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完成5000余台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排查编码登记,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开展四湖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17亿元。全市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已按时间节点完成整治目标。完善全市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体系,在重要水系、湖泊、县市跨界等重要点位设置监测断面359个。完成1438个农用地土壤、418个农产品样品、362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的采样工作。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43个、生态村297个。松滋市和洪湖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已获得省环委会办公室考核验收。完成229个建制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和1480个自然保护区问题专项整改工作。

三是长江大保护格局明显。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荆州提出的“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合适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2019年我市15个考核项目综合排名全省第2,较2018年提升3个名次,有11个考核项目为优秀等次,较2018年增加5个项目。截至目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187项任务已全部完成。1068个入河排污口监测分类工作、50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工作均已完成。清理长江干支流存量固体废物897.353吨。282家“散乱污”工业企业已整治完成254家,占比90.07%。

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成分浓厚。十三五期间,我市开展“清废行动”、交叉执法检查、“双护双促”等专项行动,对572家违法企业进行了处罚。运用《环境保护法》及其四个配套办法查处违法行为446起,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企业违法排污问题。2020年疫情期间,圆满完成医废处置工作,1619.8529吨医疗废物实现日产日清。建立并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146家企业分两次纳入到执法正面清单中,通过审批正面清单办理环境影响报告书198个,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生态环保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行线上网上办理,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间提速50%以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生态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从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发展理念上全面对标。我市先后成立污染防治攻坚、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三个专项指挥部,在全省率先出台《荆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制定《荆州市长江流域劣五类断面整治专项工作方案》《荆州市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荆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等专项行动方案,完善量化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机制。全力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整改任务47项,已完成43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整改任务23项,已完成13项;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任务47项,已完成36项。成功开展全省首例获司法确认的生态损害赔偿案。建成荆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与管控气象决策支持系统,提高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中心城区建设完成2套黑烟车抓拍系统、39套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60套扬尘在线监控设备,实现对污染物的实时监控、精准排查与精细化管理,在重点企业推广安装生产与污染防治设施电量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重点排污单位的产污、治污、排污全过程实行24小时监控,为科学监管提供科技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进一步抓好项目谋划,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抓好环评审批,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以优异成绩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荆州作出应有贡献。谢谢。

主持人:

感谢顾总的介绍。下面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宋文杰同志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宋文杰: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十三五”时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强烈的担当精神,围绕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绿色发展,全市生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和亮眼的业绩。

一、国土绿化力度空前,实现了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30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由22.87%增加到36.69%,增加森林覆盖率13.8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2.76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由34.94%增加到41.74%,增加绿化覆盖率6.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36个百分点。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69平方米增加到12.78平方米,增加绿地面积2.09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42平方米。“十三五”期间,荆州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森林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长江中游平原湖区的样板和湖北唯一。全市现有省级森林城市6个、省级森林城镇3个、国家森林乡村8个、湖北省绿色乡村550个。基本实现全市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应绿尽绿和绿色全覆盖,有效拓展了城乡绿化空间,生态承载能力稳步提升。

二、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

一是实施严格耕地保护措施。全市现有耕地面积达1024.0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01.35万亩,超过国家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耕地质量不断提高,优等地占比达到73.98%。

二是认真贯彻《森林法》及其条例。全市林地面积由19.19万公顷增加到20.31万公顷,增加林地面积1.1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由1512.57万立方米增加到1807.23万立方米,增加森林蓄积量294.66万立方米。实现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8%以上;森林火灾损失森林面积控制在1‰以下等森林资源管护目标。动植物种类稳中有升,外来物种得到有效清理和控制。“十三五”期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2406.59亿元,年均481.3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

三是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修复工作。全市湿地保护面积由13.83万公顷提高到15.86万公顷,增加湿地保护面积2.03万公顷;湿地占国土面积达24.25%,湿地保护率由40.46%提高到46.39%,提高了5.93个百分点。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含保护小区)共31处,国家重要湿地3处,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省级湿地公园11处、国家省级森林公园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

四是开展了生态红线的划定和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自然保护地面积合计127019.36公顷,占荆州市国土面积(1410400公顷)的9%、占生态红线面积146579公顷86.65%。

三、绿色发展厚积薄发,实现了点、线、面全域发展

一是建设城区滨江公园带。按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加强原始植被的保护与利用,营造四季景观,塑造多样的景园,在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建设滨江公园,成为城市的“氧生堂”、自然的“八音盒”、市民的“健康房”、儿童的“游乐场”,文明的“展示窗”,在景观中感受当地民俗文化,让人们感悟历史、认同文化、传承文明。

二是建设集镇公共休闲带。以改善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为目标,建设美丽城镇、美丽村庄。通过合理搭配树种,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营造了良好的野生动物生活、栖息自然环境,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

三是建设长江风情带。在进行临江坡岸修复和沿江绿化美化中因地制宜,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理念,将荆江大堤上核心景区连“路”成“线”,以“点”串“面”,使堤上各旅游景点循环畅通。精心打造从上游临江仙公园、万寿宝塔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荆江公园、洋码头文化公园一直向下游延伸到沿江外滩公园,最终连片形成的长江景观风情带,让市民和游客深度体验“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人文之美。

四是建设通道绿化带。围绕全市铁路、公路、港航等交通网络,打造丰富多彩的绿色通道和生态廊道。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一级公路实现了林带宽幅化,县乡道路和村道两侧实现了应绿尽绿。

五是建设森林城市带。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导向,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荆州”为主题,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坚持“城乡一体、林水相依、生态和谐”理念,全市立足平原湖区林水相依生态特色,提出了“水乡林城,生态荆州”规划定位和“一江带四区,五脉汇六廊,八核融多点”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实施了城区绿化工程、村庄绿化工程等党的二十大重点工程,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增加和质量提升,生态保护不断加强,生态文化逐步繁荣。

展望“十四五”,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以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为引领,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契机,以建设长江沿线生态强市和具有典型水乡特色的森林城市群为目标,进一步彰显“水乡林城生态荆州”的森林城市形象,全力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新画卷。谢谢。

主持人:感谢宋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荆州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李为同志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荆州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李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真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荆州水利改革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十三五”期间,荆州市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问题导向,在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方面持续发力,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河道采砂管理从大乱到大治

十三五期间,全市采砂管理出重拳、下狠手、使实招,采取“四铁”手段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查办293起非法采砂案。荆州区陈林非法采砂案、松滋市郑国平团伙共51名涉案人员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通过推进“非采入刑”,有力地惩戒和震慑了非法采砂犯罪分子。开展常态化执法打击,共开展联合行动6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6万余人次,拆解“三无”吸砂船舶218艘,彻底扭转了我市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被动局面,一举甩掉了采砂管理“后进”帽子,河道非法采砂整治专项战役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优秀,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考核从全省排名垫底跃升到全省第一。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我市积极争取长江委、省水利厅支持开展长江航道疏浚砂综合利用试点,共争取许可疏浚砂2134万吨,大大缓解了我市砂石资源短缺矛盾,促进了我市经济建设发展。

二、河湖长制工作从无到有

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构建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明确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4131人。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统筹解决了875个河湖“四乱”问题,清理河渠水葫芦、水花生7万多公里,使河湖面貌大为改观;基本完成水利普查名录内河流、湖泊、水库、泵站等的划界立桩、成果公告、归档上图和系统填报等工作,夯实河湖空间管控基础;累计清理整治长江岸线利用项目117个,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按照“五统一”工作模式,加强长江岸线常态化巡查和监督管理。围绕“污水无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的目标,稳步推进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已整治管护17603个小微水体,打通治水管水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恢复农村河湖功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严格执行1、2、3、4号省河湖长令,全力打赢碧水保卫战,全市111个河湖、单位和人物成功入选省级示范。

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从无序到规范

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整改工作,共核查取水项目2797个,对不按要求取水的875个项目进行整改和退出,全面规范了我市取水管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我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每年建成一批省级节水型单位、学校、企业,松滋市、江陵县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通过水利部验收。充分挖潜,建成了引江济汉渠向城区,荆襄河闸向西干渠,习家口闸向四湖总干渠,长江旅游码头向江津湖等多条补水线路,实施生态引调水。全市2019年实施生态补水21.61亿立方,2020年实施生态补水11.88亿立方,有效改善了中心城区和四湖流域中、下区水生态、水环境。相比2015年,2019年我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67m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下降156m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  m³,用水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四、河湖综合治理从单一到多元

十三五期间,市、县两级多方筹措资金16.52亿元,采取法治手段,稳步推进退垸还湖还湿。截至目前,洪湖退垸还湖共完成19.53万亩,已完成计划任务的97.7%;长湖退垸(田、渔)还湖还湿共完成7149亩,已全部完成。全市184个湖泊已全部收回养殖经营权,实行了“人放天养”,有效改善了湖泊的防洪、灌溉和生态功能;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7个,涉及中小河流15条,完成中省县各级投资累计3.14亿元,治理河长总计288公里,治理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岸坡护砌、配套建筑物整治等,保障了治理区域内183万人和322万亩耕地的防洪排涝安全;积极向上争取投资2.5亿元,实施了长湖,洪湖市夏家沟、荆州区荆安河、松滋市小南海等一系列的水系连通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构建起了多元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新格局。

五、湖泊保护立法从探索到实施

2016年以来,市水利和湖泊局积极配合市人大行使地方立法权,启动《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立法工作,这是全省第一个“一湖一法”,2019年4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为长湖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有力推动了长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同时我们基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突出问题导向的原则,于2020年启动了《洪湖保护条例》前期调研工作,后续工作正在分步有序推进。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统筹抓好水生态修复项目谋划、生态补水、河湖长制、采砂管理、退垸还湖还湿、长江岸线管理等重点工作,坚持不懈提升河湖水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建设一批荆州人民满意的生态示范河湖,为荆州建成“一个中心城市、五个示范区”,实现“转型赶超、加快复兴、绘就新画卷”的目标定位提供坚实可靠的水生态、水环境保障。

主持人:

感谢三位领导的介绍。“十三五”刚刚过去,“十四五”是我市迈向“美丽荆州”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全社会齐动员、共参与,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魅力荆州。“辉煌十三五绘就新画卷”下一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将邀请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商务局介绍有关情况,请大家持续关注和支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