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享共评

荆江评论:坚持“四用”,共同缔造乡村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2-09-16 16:10

来源: 荆州新闻网

字体大小:

近日,“共同缔造”四字频繁刷屏各大网络媒体,已成为新时期热词。“共同缔造”的实质,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在广大乡村,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坚持“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带领人民群众协力完成“共同缔造”,实现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创建。

“用心”转变共建思想。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基层工作中,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因此作为乡村基层干部需要转变工作思想,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紧紧依靠群众力量,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让群众亲身参与乡镇基层治理的工作,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例如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让群众愿意跟着干部干,愿意为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用情”优化共建路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时常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进农家、结穷亲,不遗余力、不讲条件为人民群众克难解困,才能真心实意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一定要多调查研究、多换位思考、多将心比心,摸清、摸准、摸透村民关心的急难愁盼、所思所忧。真正做到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忧,真正与村民心贴心、手拉手、肩并肩。只有“沾一脚泥土”“淌一身热汗”“碰一头钉子”,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才能设身处地体恤村情民意。从决策者、包办者转变为共情者和激励者,才能优化共建路径,从而让人民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的参与者、共享者。

“用智”创新共建方法。“共同缔造”关键在“共同”,难题也在“共同”。基层干部要开动脑筋,多座谈走访、入户调研,采取下地头、走田间等方式,发挥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户长会等“末梢神经”作用。了解群众需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针对乡村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道路侵占等问题,通过村委会或居民自治组织,共同商议拟订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加强对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成果的管理。让每个群众、党员、干部都能在“共同缔造”横向网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建立“以奖代补,奖惩并行”的机制,对群众参与整治的项目进行评估。通过奖励的形式予以补贴,推动“共同缔造”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发掘村居特色乡土文化,动员群众学习传承红色历史、民歌艺术、治水文化等,并对接专业人士、非遗达人、宣传团队等将本土特色文化充分利用,献智乡村。

“用力”落实共建方案。基层干部需要倾尽全力为民服务,落实共建工作方案。用实际行动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沉下心、沉下身子,千方百计分解、落细工作方案,服务群众。不能因为工作难、怕阻力而懈怠,要及时与群众沟通,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调整、优化、完善工作方案。坚持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以形成“天天有事干,处处有人转,无事保平安,遇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共同缔造是一种大参与、大团结、大凝聚的过程。要入户走访访出心声,村居议论论出智慧,实干巧干干出成绩。不要“你我客气”,而要“大家合力”;不要“要我做”,而要“一起做”。唯有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群众关系才会更紧密,人民群众才能切实共享改革发展给乡村带来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