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片新闻

扬帆乘东风古城新画卷 ——荆州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9-09-20 10:09

来源: 荆州市人民政府网

字体大小:

   

荆州古城水系连通,水环境日益改善。

   

荆州住房巨变,居民楼林立。

    绿带簇拥,荆州风景美如画。

    沙北新区人居和谐,代言城市新气质。

    荆北新区起高楼,发展气场壮如虹。

    □文/记者郭江峰通讯员罗杏子图/黄志刚

    金秋,古城荆州。

    大江奔腾,大湖润泽,这片土地如此壮美。

    自然之美的背后,沉淀着撼人心魄的精神追求。

    从长江南岸到长湖之北,从华中农高区到荆州开发区,转型赶超、加快复兴的号角激荡古城。沉淀先祖精神足迹的荆州大地奋起赶超,拼搏向前。

    热潮奔涌,奋楫击水。几年笃志前行,荆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快速通道加快建设,骨架路网快速拓展,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路宽了、城绿了、人乐了……一座绿色、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正悄然崛起。

    七十载风雨砥砺,七十载时代变迁。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如今,荆州住建人正用掷地有声的承诺推进我市住建事业发展,用大气魄、大手笔、大举措描绘城市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用优异的答卷书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千年古城新脉动

    城市之变

    长江之滨,沃野千里。

    跋涉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荆州,每一步都升腾着不屈的气势,都浸润着崛起的渴望与奋斗。

    然而,荆州也有过短暂失落。

    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荆州也曾步入发展梗阻阵痛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迟缓,地块尺度大、路网密度小、建筑业拉动作用以及节能环保含量不足……荆州,从全国明星城市的“前锋”变成“后卫”。

    荆州,能否成为耀眼的后来居上者?

    70年前,便河东路和便河西路是荆州市仅有的主干道。建国后,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我市陆续辟筑多条城区主次干道。

    进入21世纪,荆州城区面临发展瓶颈,城区向北拓展,催生出荆北片区、沙北片区、纪南功能区、华中农高区等一批较快发展的城市新片区。

    要“快”,更要“好”。城市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中率先发力。随着沙北片区动建,荆州体育中心成为2014年省运会主赛场;荆州海洋世界成为文化旅游新“引爆点”,拉开“关沮新城”建设序幕。城市建设重心北移,高铁站、客运总站、公交总站交汇,成为荆州交通枢纽中心;荆州实验小学、荆州中学新校区建成,形成教育文化中心,荆北片区迈入高铁时代都会生活圈。

    与此同时,“中德生态示范城市”“中法生态示范城市”等国际合作项目相继落户纪南功能区,纪南文旅区已成建设热土。东边,荆州民用机场及路网布局全面开工,城市新格局呼之欲出,至此,文化古城与现代新城交相辉映,荆州中心城区唱响“双城记”!

    2017年,荆州道路建设又出大手笔,投资规模达82.47亿元、建市以来最大市政项目复兴大道开工建设,作为全市第一个PPP项目,串接沪蓉高铁荆州站、蒙华铁路荆州东站、岑河新机场等重要交通节点,形成“两横三纵”的快速路网体系。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以城北快速路、荆沙大道、江津路、北京路、荆江大道(沿江大道)为纬,上海大道、深圳大道、红门路、武德路、荆州大道、西环路为经的道路体系,路网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

    此外,古城疏散工作全面启动,编织完成了《荆州市古城疏散项目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搭建了荆州古城内学校、医院、行政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疏散项目库、保护与修复项目库、城建项目库、旅游项目库框架,进一步推进了古城人口疏散和功能优化。

    成如容易却艰辛。

    体育中心、奥体中心改造工程、荆州火车站、荆州客运中心枢纽站和荆

    楚大道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民用机场、市中心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球500强绿地集团等一大批建筑企业进驻荆州。这背后,离不开市住建局对重大项目的编制、调度、协调、督办。

    贯彻新发展理念,荆州住建人思路清晰。

    “高质量发展不能忽视行业建设,要确保增长平稳、结构优化、技术进步,要实施品牌特色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发展,要深化建设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荆州市住建局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关闭粘土砖瓦生产企业231家,新型墙体材料提档升级,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堵补荆州空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填补全省空白;全省首个绿色环保搅拌站落户荆州;建筑节能快速发展,新增节能建筑面积313.25万㎡,是年度目标任务114万㎡的274%,完成预拌砂浆供应量12.77万吨,是年度目标任务4万吨的319.25%;美好置业、省交投2家装配式混凝土基地落户荆州,杭萧钢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正加紧建设……

    同时,建筑行业监管成绩可圈可点。我市作为全国地级市的唯一代表,多次在住建部干部培训班上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与执法经验推介。

    荆州,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从“长江之险”到“长江之美”

    发展之变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依傍长江“黄金水道”的荆州,它因水而生,滚滚江水挟带泥沙而下,冲刷出丰饶的江汉平原,鱼肥稻香;它得水而美,河湖纵横交错,碧水蓝天构成了一幅“水上荆州”的诗意画卷;它缘水而盛,通江达海,是南路的丝绸之路要津和繁盛的鱼米市场,万舫鳞集、夜如白昼。

    水资源,曾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资本。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片面地把水当成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阻碍与负担,与水争地。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填湖修路造楼、水体之间被隔断,城市自然调蓄能力急剧下降,城市内涝日益严重,暴雨后“看海”事件频发。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在污染的侵蚀下,荆州中心城区水质不断恶化。

    面临水资源窘境、水污染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困?

    市住建局提出:“转变城市建设模式,积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之一,荆州通过雨污分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理顺治水脉络。

    全市拟新建、改建项目104个,其中新建厂网项目79个,在建管网项目

    5个,提标改造升级项目20个,污水处理总规模11.18万吨/日,主次管网总长度1105.19公里。截至目前,全市主次管网施工已全面完成,入户管网正在全力组织建设,整体进度80%以上,20个已建污水处理厂均完成改造并通水运行。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沿河截污工程、中心城区管网检测与修复工程、城市初期雨水调蓄及面源治理示范工程、河流清淤及底泥处置、中心城区智慧水务系统工程等,着力打造“满城活水、岸清水美、灵动荆州”的美丽画卷。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有序推进,范家渊、太师渊、护城河、荆沙河等整治工程基本完工。今年5月,我市从全国37个申报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中脱颖而出,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城市,通过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三部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城市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百姓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

    大江大湖让荆州有着大胸怀,“担当”二字始终在荆楚儿女的心头。江汉平原核心城市,涌动着造绿的澎湃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建57处街头游园,新增面积56公顷,城区城市绿化

    覆盖率达36.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6.02㎡增至10.6㎡。中山公园、明月公园、滨江公园等一批城市绿地成为市民喜爱的后花园。以临江仙公园、万寿公园、荆江园、望江花园、文星花园等六大功能区为主的长江岸线风情带,以及湖北省第二届(荆州)园林博览会、城南公园、荆州海洋世界公园、“楚国八百年”城市公园等项目,成为展示大城市形象与气质的迎宾通道和窗口。通过打造“环长湖”绿道,升级改造九龙渊公园、太师渊公园,打造10-15个街头游园,让城市处处呈现“城绿水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宜居的背后,是完善的政策措施,严而有力的落实。

    防涝排渍措施得力,使城市“血管”迅速疏通。雨季来临前,对城区泵站所有水泵、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养,按照《防涝排滞预案》开展排渍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排水预案。不仅如此,为确保管网畅通,对城区18条道路排水管网进行疏挖清淤,对法雷奥、荆襄南路、长港路等7个路段进行管网改造,确保雨季我市中心城区无严重渍水,市民安全出行。

    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之路,这是历史的抉择,更是荆州的抉择。

    托起百姓安居梦

    理念之变

    住房梦,织就最温暖的中国梦。

    2007年,全市启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并列入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2011年,采取公开摇号方式,对公租房进行分配;2012年,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相继落地。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29万套,惠及80余万城乡居民,指标增速已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2019年,省政府下达我市棚改开工任务7487套(市本级658套、县市6829套),基本建成任务300套,发放租赁补贴任务2360户。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6100套,开工率81%;棚改清零工作和公租房配建工作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已累计完成签约居民房屋1560套、企事业单位25家;严格按照新的配建比例督促商品房开发企业按照配建协议如期开工和交付;国

    有公房管理逐步规范,中心城区现有国有公房65.08万㎡、11533户,今年1-8月累计收缴租金2498.85万元,完成年度计划75%。

    每一个弱势群体都感受到温暖。

    市住建局持续推进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今年,省住建厅下达我市危房改造任务7878户。截至6月底,已累计开工7722户,开工率98.02%,竣工6414户,竣工率81.42%,年底4类重点对象危房将全面“清零”。

    每一项举措都体现着温情。

    市住建局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项目库。目前,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共15个(中心城区6个),中心城区已有4个项目正在建设,2个项目9月中旬开标。

    每一项政策都表达着关切。

    随着中心城区高龄老人比例逐年增加,老人上下楼困难的问题在我市越发突出。前期试点建设的两个小区(国土宿舍和电力宿舍)加装电梯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今年7月,为让“悬空老人”上下楼不再难,正式发布实施《荆州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实施意见》,全力回应群众期盼。同时,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开工建设金凤人才公寓并投入使用。

    每一项探索都体现着担当。

    市住建局确定条件较好的小区作为“红色物业”创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自2017年11月开展“红色物业”创建工作试点以来,“红色物业”创建工作扩面提质,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物业”建设氛围正在荆州悄然形成。

    从“蜗居”到“宜居”,荆州住建人始终在行动,从未停歇。

    打造审批新速度

    改革之变

    改革,走向胜利的法宝密码。

    动真碰硬、敢破敢立……荆州住建人在改革大道上阔步前行。

    按照市政府向深化改革要后劲的要求,市住建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一次办好、一网覆盖、一站式服务”改革,仅两年时间,所有审批事项重新编制审批流程和办事指南,审批事项做到“六公开”,即设立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审批流程、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等,并在部门网站进行公示,减少办理流程,提速办理时限30%,减少办事提供材料70%以上。

    “大胆闯”是荆州住建人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主轴。

    以彻底实现“三集中、三到位”、推进全部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为切入点,极简审批成形成势,带动了“放管服”改革。限时完成了119项行政审批事项、16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实现首席代表负责制,做到一支笔签字到底。通过流程再造,进一步精简了办事环节、减少了申报材料、压缩了承诺时限,申报材料和审批时限分别压减了50%,

    事项当日办结率由原先的0%上升为57%,对资料齐全、程序合法的事项100%一次性办结……清单越来越短,对市场束缚越来越少。

    转型发展背后是荆州住建人的初心和自觉。

    通过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所有办理事项正在与省政务服务网对接,将实现一网通,截至7月底,共办理审批事项7841件,办结率100%;前台受理与后场监管形成合力,对行政审批实施审批与监管分离,审批科室将审批后资料移交科室(部门)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将工程建设审批时间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指导督办各区落实工业建设项目,实现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证目标,办事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99%的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为企业和市民殷勤当”店小二“。

    善于闯出新路的荆州住建人,正让“一网通办”走得更远。

    “湖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湖北省建筑市场监督与诚信一体化工作平台”已实现数据互通共享。通过“网罗”建设行业数据的整合

    和建设,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对建设单位申请的施工许可证事项进行受理、审批、制证工作,施工许可证审批环节与其他项目监管环节的数据交换由系统自动完成,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同时,不断强化行业惩处监管,用机制倒逼行业企业合规经营,作为全国地级市唯一代表,我市多次在住建部干部培训班上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与执法经验做法推介……而今,行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呈现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

    城乡面貌记录昨天的历史,发展是明天的足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荆州,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挑战接踵而至、旧貌换新颜的城乡建设进程中,凭着实干,荆州住建人将不负使命,在加快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的征程上,奋力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