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沙市区

沙市陈龙村:传承工匠精神 打造\"荆楚工匠第一村\"

发布时间:2019-08-28 09:08

来源: 荆州市人民政府网

字体大小:

    沙市区岑河镇陈龙村由原黄场村与陈龙村两村合并而成,在这里曾流行“有女不嫁黄家场”的民间歌谣。由于人多地少,无特色农业产业支撑,陈龙村曾经是岑河有名的贫困村。要谋生,先学艺,为了甩掉贫困的“帽子”,穷则思变的村民发扬“传帮带”精神,纷纷学习手艺,如今村民们凭借自己“手艺”,闯出了一片天地,不仅生活越来越富足,陈龙村也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系列报道《走乡村、看振兴》今天播出《陈龙村——传承工匠精神,打造“荆楚工匠第一村”》。
    这几天岑河镇陈龙村村民黄发河有点忙,他正在帮邻村一户准备盖房子的村民赶制瓦板。今年63岁的黄发河从事木匠手艺活已经40多年,村里他手把手带过的徒弟也已有近20位,如今徒弟们都在各地从事跟“木匠”手艺有关的工作,收入可观。黄发河虽然年纪大了,接活少了,但是凭借这个手艺,平时日子过得还不错。
    过去,因为地少人多田不肥,陈龙村一直不富裕。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起了竹子,因此村民们都有一手扎篾器的手艺,篮子、簸箕等各类篾制品因为制作手艺过硬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到了90年代,随着塑料制品的兴起,篾制品逐渐被塑料产品替代。顺应市场需求,村民们又开始纷纷学习木匠、瓦匠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今年上半年,陈龙村还成立了三匠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将全村手艺人资源进行整合,然后拓展承接业务进行分包。
    与此同时,陈龙村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将手工技艺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定位打造荆楚工匠第一村。在陈龙村的工匠馆内,陈列着竹制的桌椅板凳、灯罩果盘以及裱花框架,大大小小几十件,精巧雅致,别有风味,无一不体现着古老的工匠精神。与此同时,陈龙村以村委会为主体树起样板,栽种本地各种竹子几十种,打造百竹园,并修建竹制凉亭、百姓大舞台、旅游厕所等,全面振兴乡村民间工艺,而这也是陈龙村下一步将打造的工匠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