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四五"规划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7-16 15:39

来源: 荆州市人民政府网

字体大小:

现代服务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为加快荆州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据《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科学把握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工作,我市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速高于地区GDP增速,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202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1109.78亿元,十二五末增104.62%,居全省第4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9%十二五末提12.8个百分点,呈现良好上升态势。

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电子商务、新兴零售、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迅速。2020年,规上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0.6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56%。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方特、园博园海洋世界惊艳亮相,纪南文旅区入联合2030可持续发展最佳案例,旅游综合带动效应凸显。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信用荆州建设稳步推进,连续12年荣获全省金融信用市(州)称号,贷存比提高至59.1%

经济贡献逐步提高。2019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55%十二五末提5.95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49.3%,较十二五提高0.8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市服务业累计完成税收收入457.77亿元,(剔除2020年疫情不可比因素)前四年年均增长11.8%2020年,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4%,全省排名第二,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服务业市场主体达33.8万户,比2015年增长49.43%;服务业市场主体占市场主体总量84.51%,其中2020年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4.1万户,占新增总量的84.92%

项目投资迅速发展。十三时期,全市服务业投资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年均增长10%以上。2020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达68.4%,较十二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房地产、仓储物流、邮政快递、文化旅游成为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改革创新成效明显。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实施方案》《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荆州区、沙市区先后纳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我市连续多年位居全省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估前列。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加速,产业地位进一步提高,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8.34.4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总量近九成,软件和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不足5%。三是市场主体培育有待加强。规上企业数量偏少,2020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仅145家,只占全省的2.4%左右。四是产业融合有待深入。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尚需进一步渗透服务业。五是人才支撑有待增强。特别是缺乏拥有国际视野、复合背景的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

第三节  发展环境

展望十四五,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省加快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我市服务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从国际发展形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产业版图,发达经济体致力于保持服务业领先优势,抢占未来发展主导权,对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荆州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和动力支撑,制造业服务化将推动研发设计、系统集成、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平台化有利于催生更多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新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服务投资贸易全球化将拓展荆州服务业发展空间。

从国内发展形势看,中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服务业将释放巨大发展潜能,成为新时代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从荆州发展机遇看,湖北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完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建设全国现代服务业基地及湖北自贸区荆州协同区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宜荆荆都市圈发展、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省级战略在荆州叠加,沙市机场正式通航,荆州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入选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荆州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申报建设荆州综合保税区、煤炭储配基地等重大平台作用逐渐凸显,湖北自贸试验区荆州协同区、沙东空港、李埠长江大桥、大学城、中心城区科创大走廊等重大项目投资引领带动日益增强,未来五年,荆州以五区五中心为支撑引领,加快实施增量提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战略,打造湖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多项政策红利释放为我市服务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从产业自身发展看,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向服务型制造和柔性制造转型,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市服务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与此同时,我市服务业发展也面临新挑战。一是外部环境依然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逆全球化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服务业创新发展进程。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地纷纷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位置,资本、人才、技术等领域的竞争压力加大。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处于大提升、大跨越的黄金时期,正在步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增创优势,将现代服务业打造成驱动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第二章明确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融合、协同、集聚、开放发展,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聚五区五中心设,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为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湖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服务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幅增加优质市场主体,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催生创造新的服务需求。

坚持创新驱动,多元融合。坚持创新在服务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推动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间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条重构与裂变,构建全产业链条生态体系。

坚持重点突破,协同推进。聚焦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打造具有荆州特色的服务区域品牌。鼓励支持发展特色行业,实现优势互补,协同推进,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深化服务领域改革,破除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发展活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开放竞争中拓展空间、提升水平。

第三节  主要目标

2025年,围绕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聚焦服务业重点特色行业,培育竞争新优势。

——规模再上台阶。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000亿元以上。

——贡献更加突出。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的比重达55%左右,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60%左右。

——质量显著提升。服务业企业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技术、业态、管理、品牌和模式创新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500家,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结构明显优化。现代物流、商贸、文化和旅游业等重点行业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到2025年,力争形成商贸服务业和电子商务2个营业收入过千亿级产业,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业2营业收入过百亿级产业

专栏1十四五荆州市服务业发展预期指标

序号

指标

2019年

2020年

“十四五”末发展目标

1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148.1

1109.78

2000

2

服务业占GDP比重(%)

45.6

46.9

50

3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3.55

60

4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家)

167

145

500

5

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重(%)

49.3

47.05

55

6

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

58.9

54

60

7

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

21.4

-18.7

[15]

8

规上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1

4.56

8.5

9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34

1.13

2.27

注:指标带[ ]为年平均值

第三章  优化全市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

围绕五区五中心建设,构建全市4611”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立足全市服务业发展基础和特色,合理确定服务业发展定位,打造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建设县域服务业发展极,建设沿长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体系健全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支撑荆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打造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核心区

以荆州区、沙市区和荆州经开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的中心城区为主体,布局建设荆州市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市场需求集中的优势,巩固提升荆州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促进金融保险、现代商贸、创意设计、商务会展、健康服务、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环节集聚,着力提升服务业产业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荆州现代服务业高地,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支持荆州区全力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推进荆州古城疏散保护和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高端商贸商务集聚区、荆楚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基地。以荆州博物馆、市文保中心为核心,加强楚文化的展示与体验,将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意产业、活动、景观等相结合,打造古城小样板。支持川店镇加快楚风特色小镇建设。做好长江大学长江创新港(湖北荆州)、大数据科创产业园、长大文理学院转设校区、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整体搬迁、中医高专扩建等重点项目服务保障,打造学城、产城、创城深度融合新高地。

支持沙市区形成一核引领,三区支撑,全域提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以服务业支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推进服务业提质扩容,打造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做强金色童年小镇双创中心、荆州智谷、恒润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创新园区、众创空间。支持荆州海洋世界打体育+文旅模式推动海洋世界三期冰雪世界项目建设,打造集冰雪世界、艺术公园、五星豪华酒店、大型商超等高端文旅业态集群的综合旅游度假区。

支持荆州经开区加快推进自贸协同区、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两业融合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区域性金融中心、转型升级示范区、产业数字化集聚区。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等。

支持纪南文旅区以楚文化为灵魂,以荆州方特主题公园、荆楚非遗工匠小镇、郢城文化园、荆州楚文化产业园(楚王城)、楚文化博物院、荆楚文化大观园、荆州园博园等重大项目为牵引,以楚国800年历史中青铜冶铸、髹漆艺术、文学创作、工艺美术、文化礼仪、竞技娱乐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商品交易等特色文化为重点,以实物、文献、影视及VR技术为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展示楚文化精髓,打造中国规模最大、最具特色、展示技术最新、楚文化展示最全、体验感最佳的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核心区、中国楚文化旅游目的地。

支持荆州高新区按照创新之城·智能高新发展定位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围绕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加快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能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以农业科创为特色的创新发展聚集区、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

  建设县域服务业发展极

以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市、洪湖市为载体,布局建设荆州市六大服务业发展极。依托县市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强化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当枝松宜强县市聚集区的互联互通,推动服务业合理分工和错位发展,强化县市城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促进服务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整体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品质,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支持监利市抢抓市域副中心建设机遇,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和区域竞争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滨江水乡园林城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商贸流通、健康养老等服务业。

支持江陵县发挥荆州煤港、中航物流等资源优势,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利用,设立煤炭交易中心,支持煤炭储配基地创建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铁水联运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建设涉煤、涉粮生产型服务体系,打造全国煤炭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示范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区、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点线面合推进,重点推进三湖黄桃小镇、沙岗红色小镇、丰泽园生态农业园、迎康生态农业园、西庄湖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六合垸航空农旅体验中心、耀新片区田园综合体等旅游点建设。大力发展以荆裕优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

支持洪湖市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区域发展格局,推动旅游、金融等全面对接武汉,争取武汉金融机构到洪湖设立法人或分支机构,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水平。全力建设瞿家湾红色旅游小镇、红色湘鄂西旅游区等红色研学项目,加快建设乌林温泉小镇、老湾珂里水乡等镇村特色景点,与荆州古城、金松滋携手打造荆旅游金三足,与赤壁古战场、岳阳天下楼联手共建长江中旅游金三角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实施环湖绿道与城区结合部、旅游大道等绿道建设,打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武汉后花园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支持松滋市抢当枝松宜百强县市聚集区协同发展机遇,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擦亮松滋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品牌打造兼香酒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山水绿城。支持洈水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卸甲坪景区创建4A景区积极融宜荆荆恩市群和洞庭湖平原旅游圈。提升现代服务业价值链,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现代绿色商贸物流示范区、全国运动康养旅游示范区、湘鄂边消费中心城市。

支持公安县加快构建大交通集成、大物流集散、大产业集聚、大商贸集汇、大平台承载的开放格局,建设高规格区域枢纽,以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带动仓储物流、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品牌营销、质量溯源等配套产业和服务发展,持续擦亮公安牛肉、公安葡萄、芦花荡大米、闸口小龙虾等国家地理标志,培育更多美灵宝速泡茶、东南醇牛肉、公安鱼糕等网上知名品牌。延续荆江分蓄洪工程建设、九八抗洪等水利精神文化根脉,办好抗洪精神主题展,打造百湖上善、水韵公安。打造精致旅游地标,高标准制黄山头5A级景区创建战略规划,完善黄山八景为支撑的核心景观游览体系。

支持石首市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构建区域商贸物流一体化新格局,打造区域性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名城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支持桃花山风景区创建4A级景区、桃源小镇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推进鹿角峰、玻璃廊桥等景点建设,完成红军树烈士纪念园提档升级工程。支持走马岭遗址公园创建国家考古公园。围绕石首国家麋鹿自然保护区、江豚保护区两块金字招牌,大力发展高品质休闲、观光、研学旅游,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第三节  建设沿长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

一江两岸以长江主轴为核心,布局建设沿长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发挥长江沿线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密集优势,围绕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提升生产服务功能,推动研发设计、科技中介、商务咨询、产品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沿江集聚发展,构建沿长江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长江文化,贯通长江沿线县市区,以文化公园为空间载体,以沿线旅游项目为补充,构建一条全面展示和体验荆州长江文化的长江科普休闲景观带。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贯一港九区港口组合,推进荆州港与武汉新港、宜昌港的协同发展,建设长江中游多式联运节点,增强资源要素、商品、服务的流通中转和集聚辐射能力,构建通江达海、沟通南北物流网络和钢铁、煤炭等大宗物资转运中心,打造长江高效物流带。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荆州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岸线优势、港口优势,加快推进四港联动和多式联运,着力建设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将交通物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发展优势,努力构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内陆新沿海

第四章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产业创新能力、要素配置效率,增强全产业链优势,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大突破。

第一节  现代物流业

进一步发挥北客南贾,吴樯蜀船的扼江居中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浩吉铁路为主轴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贯一港九区港口组合,推进荆州港与武汉新港、宜昌港的协同发展,完善现代物流枢纽+通道+网络”布局规划加快构以长江黄金水道和浩吉重载铁路为主轴,铁水联运大宗商品物流基地、集装箱物流基地、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基地、农产品物流交易基地、综合保税区外贸物流基地为核心的骨干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和长江高效物流带2025年,力争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2%左右,社会物流总额突破50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突破200 亿元。

(一)推动物流核心枢纽集聚发展以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为核心,打造煤炭储配运物流基地。以江陵经济开发区综合码头为枢纽,打造粮油、农资等农产品和其他大宗商品的综合物流基地。以江陵石化码头为核心,建设化工产品仓储物流基地。以浩吉铁路江陵站货场物流基地为依托,谋划建设江陵现代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集疏运一体化物流体系。以盐卡港区及配套综合物流园为依托,松滋车阳河作业区为补充,加快完善中转集拼、堆存配送、货物代理等集装箱物流体系。以荆州经开区智慧物流产业园、沙市区华中(荆州)综合物流园为依托,打造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基地。以荆州高新区农产品交易中心为依托,打造农产品物流基地。谋划建设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体系,打造航空货运新枢纽。以荆州综合保税区为依托,打造综合保税区外贸物流基地

(二)提升物流市场主体服务功能支持荆州港务集团、荆州地方铁路公司、荆州煤炭港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全程物流业务,培育3A 及以上本土物流骨干企业10 家。积极引进中国物流企业50 强和5A 级以上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在荆州设立区域分拨中心或物流服务中心。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搭建荆州市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传统物流企业积极开展网络货运经营新模式,打造荆州数字物流(货运)产业园。

(三)加强多式联运试点示范推动松滋港区车阳河作业区、中心城区木沉渊作业区、公安港区、江陵滨江新区等集疏运铁路建设,推进长江荆州段4.5米深水航道整治,实施荆州经开区至江陵港区等一批疏港公路。依托大宗散货码头和铁水联运大通道,打造北煤南运”“南货北上大宗铁水联运品牌线路,申报创建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依托盐卡港区、车阳河作业区开展集装箱铁水联运、水水中转、江海联运和散改集运输,打造集装箱多式联运品牌线路。促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实现一单到底、一票结算联运服务。

(四)加快专业物流提档升级加快建设智慧冷链产业园,积极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监利、洪湖、松滋、公安等补齐县域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推进邮政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快递出海步伐,打造一县一品电子商务品牌。推动城区分拣中心、末端网点等功能性配送设施建设,推广统仓共配、集中配送、夜间配送等城配模式。加快完善县(市)物流中心、乡(镇)配送中心、村级配送点等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打造快递电商、普惠邮政、农村客运、农资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等综合服务平台。  

(五)拓展国际物流新领域新模式以荆州综合保税区为依托,围绕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加快构建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外向型物流体系,打造荆州综合保税物流中心。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一站式作业服务,优化高效便捷口岸通关环境,拓展粮食、肉类等口岸功能。推动武汉、宜昌、襄阳等中欧班列始发城市在荆州设立组货点,探索纳入中欧(荆州)始发班列,融入中欧班列发展体系。

专栏2  现代物流业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铁水联运大宗商品物流基地、集装箱物流基地、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基地、农产品物流交易基地、综合保税区外贸物流基地

重点

项目

荆州仓储物流园建设项目、荆州竹叶山现代仓储物流园、荆州市龙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粮食物流产业园项目、荆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园、荆州市观音寺危化品装卸码头项目、湖北华港能源仓储物流园项目、荆州综合保税区、荆州煤炭储配基地二期、华中(荆州)物流园、江陵集装箱码头、江陵站至盐卡疏港铁路、江陵现代物流产业园、江汉平原特色农产品物流产业园、公安县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松滋城区西流现代物流产业园、长江港口物流园、洪湖市新滩物流园、洪湖新港物流园、闽洪水产冷链物流园、监利容城港综合物流、监利白螺物流园、圆通速递智创园及鄂西南总部、韵达华中(荆州)快递产业园、中通鄂西南智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邮政二级中心局、顺丰华中总部暨智慧供应链科创新基地、荆州港公安港区斗湖堤作业区多用途码头、柳梓河铁水联运综合码头、园区铁路专用线、石首市沿江物流产业园、冷链物流产业园、物资仓储集散中心、湖北太辉农产品深加工有限公司配套肉类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建设项目、中国供销·荆州智慧冷链产业园、中国供销荆州智慧生鲜冷链交易集配中心项目、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供销驿站”

重点

企业

荆州长江物流有限公司、荆州港务集团公司、湖北东龙物流公司、荆州煤炭港务有限公司、石首市长兴梦辉物流有限公司、荆州机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荆州地方铁路公司、湖北太辉农产品深加工有限公司、荆州市昊瀚物流有限公司、松滋市星络物流有限公司、松滋市康迪商贸有限公司、荆州港车阳河港务有限公司、湖北华洪物流有限公司

第二节  金融服务业

整合全市金融资源,引导金融业集聚发展,做大金融总量,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推进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基本建成机构健全、布局合理、产融结合、功能完善、创新活跃、运行稳定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与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相匹配的现代化金融高地。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超过240亿元,占GDP比重6%以上。

(一)加快完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金融街,建设城市新客厅,打造城市新地标,引导全市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地方金融组织等机构集聚发展,努力将荆州打造成与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相匹配的现代化金融高地。加大引金入荆支持力度,大力招商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在金融街开办分支机构。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地方金融组织等机构在中央商务区金融街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服务中介机构融入金融街,或联合地方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新的金融机构,力争新增银行分支机构3家以上。全市银行机构达到32家以上,证券、期货相关机构达到15家以上;保险机构达到55家。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10家以上。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积极参与。

(二)持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优质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与辅导,实施金种子计划,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挂牌融资企业上市。支持主业突出的成熟型优质企业到主板上市,成长性强的创新创业企业到创业板上市,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具有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到北交所上市。支持企业到新三板挂牌,灵活开展股权、债券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进入精选层并实现转板上市。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新增5家,北交所新增5家,巩固全省第四的位置;IPO报会报审企业、在湖北证监局报辅企业新增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10家,培育金银种子达到30家以上;资本市场累计完成直接融资额达到100亿元以上。持续做大做强上市企业,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公司债等方式开展再融资。鼓励市场主体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探索发行新型债务融资工具。

(三)加快培育新型金融机构有序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做大做强荆州产业基金,按照市场方式,积极参股设立各类专项基金或子基金。加强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省再担保集团等大型担保公司的合作,推进市县(区)人民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全覆盖,为小微企业、三农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业务达到80%以上。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

(四)深化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保险市场发展,推进商业健康险税收优惠试点,稳步推进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医疗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扩大食品安全责任险、特种设备责任险覆盖范围。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金融机构专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开展能效信贷、碳排放权、排污权抵押贷款,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信贷占比达到12%左右。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抵押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全面建成覆盖全市的荆州市网上金融服务平台,持续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全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保持金融信用市称号。

(五)大力促进金融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促进金融机构下沉,鼓励银行机构设置金融村官,支持县域金融工作覆盖到乡村级;全面提升县域资金配适度,县域新增可贷资金用于当地的比例不低于70%,县域存贷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大普惠小微型企业信用贷款比重,完善荆州市网上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创业担保贷款、政采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的线上申请、受理、审批、发放。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积极推动金融服务网格化,有序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发展林权抵押贷款,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到2025年,力争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部新增贷款增幅。

专栏3金融业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城市建设金融工程、普惠金融工程、农村金融工程、金融信用工程、“金种子计划”工程等

重点

项目

荆州市网上金融服务平台、荆州城市新客厅(金融街)、石首市融资担保中心、石首中央城建设项目、石首火车站站前金融商务中心

重点

企业

荆州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石首市兴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邮储银行公安县支行、洪湖市开源融资担保公司、松滋市金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松滋市三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监利金盾武装押运护卫有限公司、监利丰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第三节  商务服务业

以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为导向,全面推动商务会展、人力资源、广告、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逐渐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发展均衡、专业化程度高的商务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区域领先、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商务服务品牌。

(一)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加快建设楚商会展永久性会址,探索举办农业博览会,支持纪南文旅区长湖湿地论坛、荆楚国际会议中心建设,做大做强会展经济。组织办好中国楚文化高峰论坛、楚文化节、“荆楚美食节”、洪湖清水螃蟹节、监利黄鳝节、监利小龙虾节等节庆活动,打造荆州本土会展品牌,扩大荆州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扶持引导本地会展企业不断壮大规模,提升会展服务保障能力。用好互联网“云展”平台,创新会展服务模式。实施会展战略,推动会展与商贸、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二)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推动湖北江汉平原(荆州)人力资源产业园提档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市场主体,支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使用为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打造人力资源服务荆州品牌。拓展服务业态,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

(三)升级发展广告业加快建设荆州广告产业园区和省级广告产业孵化基地、广告人才培训基地、广告创作基地,鼓励重点广告媒体和骨干广告企业通过广告联盟等方式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培育集创意策划、营销策划、媒介代理、信息咨询、品牌整合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广告产业集群。加快数字、网络等新技术在广告服务领域的应用,互联网+广告为核心,打造一批互联网新媒体广告样板企业。

(四)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培养壮大本地专利代理人队伍,扶持发展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完善知识产业服务机构对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

(五)构建高端商务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国际知名管理和咨询服务机构,推动本土商务服务企业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工程设计、咨询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本土工程咨询企业,推动有实力、有品牌的商务服务机构向综合化、规模化和外向型方向发展,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及国际化战略的市场需求。

专栏4商务服务业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会展品牌提升工程、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广告产业园区示范工程等

重点

项目

湖北江汉平原(荆州)人力资源产业园、荆州广告产业园区、石首市中小企业孵化园、湖北省工业自动化技师生产性实训基地、城投公司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综合服务中心、荆州高新区临铁高端商务产业园、荆州高新区荆州奥特莱斯产业园、洪湖综合会展中心

重点

企业

湖北亮点城市电视传媒股份公司、湖北快捷广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荆州市概念传媒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生生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市惟楚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石首市志成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湖北西普体艺发展有限公司、松滋市保安总公司

第四节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充分发挥我市科教优势,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向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构建与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到2025年,力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

(一)构建完善基础软件应用生态鼓励荆鹏软件、明德科技等一批软件企业开发面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平台,以关键共性的技术平台、数据资源中心为载体,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协调发展。

(二)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技术产品依托明德、荆鹏、华孚等在石油勘探、钻、采、集束控制等技术优势,打造荆州石油软件名园名片。依托微果科技视觉研发,做好直播平台、显示屏设备商、图像应用APP等视觉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依托为企网、赛乐氏等企业研发工业基础软件,为企业提供软件产品和服务。

(三)加快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应用依托荆楚云”“电信天翼云数据中心等云中心项目的辐射,加快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生态培育,大力发展计算、存储等资源租用类和应用软件开发部署类云计算平台服务,积极引进一批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交易、应用、安全等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

(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基础设施、城市数据底座、通用能力平台、一体化应用体系等为重点,加快推进荆州市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城市大脑,建成智慧城市。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工程设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智能设计、智慧物流、科技金融等领域,催生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服务经济发展新引擎。支持荆州高新区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产业,形成荆州大数据区域性特色平台,为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提供解决方案。

(五)挖掘释放融合应用市场潜力依托生活性互联网服务(在线娱乐、在线办公、在线购物)、生产性互联网服务(物流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平台,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各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建立健全软件工程、软件测评、软件质量等第三方服务体系。

专栏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基础软件“铸魂”工程、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工程、信息技术服务能力跃升工程、工业技术软件化推进工程等

重点

项目

荆州华中农业大数据中心、四机高压管汇核心零部件数字化、荆州中农联智慧云仓城、“荆楚云”项目、“天翼云资源池荆州节点”工业物联网传感工程中心建设项目、荆州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荆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荆州数字文化科技产业园、石首数据湖项目、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城市大脑运营中心)

重点

企业

荆鹏软件有限公司、湖北金贝尔有限公司、湖北微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荆州市明德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赛乐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天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荆州市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首数据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楚乔传媒有限公司、湖北国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漫迪科技有限公司

第五节  电子商务

依托产业优势发展特色电商品牌,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优化电子商务物流网络,建设长江中游优势产品电子商务引领区。到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千亿元以上,年均增幅20%;跨境电商业务持续增长,实现年均增幅35%以上。

(一)打造荆州特色电商平台支持全方位整合特色农产品、针纺、婴童、食品、酒类、生鲜、旅游等地方优势电商产品资源,打造彰显荆州地方特色一镇一品”“一县多品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沙市婴童装和调味品、荆州鱼糕和纪山大米、公安牛肉和葡萄、石首三宝、松滋白云边和蜜桔、监利龙定海食品、监利小龙虾、监利面点和玉沙毛巾、洪湖清水大闸蟹、三湖黄桃、江陵金菊、江陵铁牛饼等特色产品。

(二)加大优势产业电子商务应用支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轻工建材、婴童服饰、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应用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借助新零售、无界零售、智慧零售等新业态、新风口赋能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建工程,积极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三)加快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推进商产融合,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打造高水平电子商务集聚区。加快推进湖北福楚光华电子商务创业园、岑河针织电商产业园、丝路互连跨境电商创业园、义乌电商孵化园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高水平电子商务集聚区,培育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积极支持荆州市电商快递物流产业园、沙市华中(荆州)电商产业园、荆州经开区圆通速递智创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以电子商务、微企孵化为核心,融合电子商务金融、培训、推广、营运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在荆州推广直播电商业务,加快沙市区电商直播及研发基地建设,支持电商企业直播间、直播基地建设,引导传统电商企业向直播电商转型。

(四)加快推动农村电商、社区电商发展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支持电商企业建设农村农村电商+快递+小超市直营店,完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功能和配套设施,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支持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卖全国、买全国B2B模式。大力发展社区电商,通过小区团购+次日达+自提,实现更省、更便捷购物体验,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依托荆州港水运口岸建设跨境电商综合园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鼓励本土企业充分应用境内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贸易,通过海外仓、体验店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鼓励承运企业延伸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推进纺织、汽车零部件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推动传统贸易做大、做强、做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和供应链服务企业,加快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集聚区和企业孵化基地,培育本地跨境电商小巨人企业。深化与广东等地对口合作,加快推进粤商工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

专栏6  电子商务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消费促进工程、零售业转型发展工程、社区商业配套工程、流通标准化示范工程等

重点

项目

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中国荆州小龙虾交易平台项目、跨境电商产业园、岑河婴童产业园、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监利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松滋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重点

企业

荆州市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荆州市透透商贸有限公司、湖北秒捷汇科技有限公司、石首市宝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湖北帝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湖北万师傅卤味餐饮有限公司、湖北荆裕优选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江陵县郢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湖北诺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湖北乡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荆州市楚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湖北两湖优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农绿网电商产业湖北有限公司、福楚光华电子商务创业园有限公司

第六节  科技服务业

围绕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崇智尚学”“惟楚有才的科教人才优势,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周期的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湖北区域科技创新应用中心。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重达到50%,建成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机构超过80家,新型研发机构150家。

(一)建设荆州科创大走廊依托长江大学科技创新资源,打造从荆州经开区、沙市开发区、长江大学、九阳工业园区到荆州高新区,辐射延伸到公安县、石首市、松滋市113荆州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荆州大学城建设,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支持长江大学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进长江实验室

(二)建设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充分利用武汉科创优势资源,弥补荆州区位优势不足的短板,建设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作为荆州招才引智、技术研发、企业孵化、资本对接、成果转化的科技平台。支持荆州企业在离岸科创中心设立研发机构,对接武汉等地科研创新成果、人才、项目等资源。实现研发在武汉、生产在荆州,引资在武汉、投资在荆州,孵化在武汉、加速在荆州,引才在武汉、用才在荆州的开放性科创新格局。

(三)推动科技服务重点领域发展以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与化工、新材料与新能源、纺织服装、轻工建材、现代农业、民生科技等为重点领域,围绕产业发展的四基和关键共性技术、重大科技瓶颈问题,展开科技攻关。实施科技园区建设工程,打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高水平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发展技术贸易,促进技术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大技术进出口。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建立补偿机制,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建立线上线下共享平台。

(四)培育引进科技服务人才对接湖北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楚才兴鄂科创人才工程等科技人才计划,积极争取省人才计划支持。利用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探索高端人才的飞地柔性引才新模式,采取不迁户口、不转关系、能进能出、双向选择的办法,吸纳一批高端人才来我市兼职从事科研和技术合作等工作。支持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以及国家和省高端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到我市发展。建立荆州市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动态信息数据库,在国内外引进一批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支持组建若干个创新群体,培育一批高水平青年科学家。

(五)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以长江大学、湖北技术交易所荆州分所为平台,强化高校、研究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以石油科技城建设为平台,加强石油石化装备、油田化学科技成果转化。以恒隆集团公司主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平台,开展汽车零部件成果转化。以电子信息产业园为平台,加快光电、通信等行业科技成果承接与转化。以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为平台,承接并转化现代煤化工产业科技成果。实行揭榜挂帅”“科技专员制度,创造更多首批、首台、首创新技术,畅通双向转化通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专栏7  科技服务业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创新创业服务工程等

重点

项目

湖北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小胡鸭酱卤食品产业研究院、荆州湿地农业高新科技研究院、江汉平原中医药研发推广中心、荆州文化遗产及文旅产业研发中心、荆州高新区中农联荆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城(中农绿城)、荆州经开区智能出行装备产业园(华中汽车城)、荆州经开区中欧产业园、监利华中光电产业园、湖北油田化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石首)体育产业园、中油科昊石油装备智能平台项目(油求必应+油来油往5G项目)、四机赛瓦石油成套装备数字化制造及智能化(SOFElink)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荆州智慧制造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松滋金投·科创孵化产业园、松滋白云边大数据平台和智能车间、松滋芭蒂娜美衣小镇、湖北石化装备产业研究院、府场曹市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洪湖市玻璃深加工产业园、湖北省水生蔬菜精深加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创中心)、长江大学高新区科技孵化园

重点

企业

荆州市湘润达孵化器有限公司、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美阳光科技有限公司、石首能特科技有限公司、亨斯特荆州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湖北太湖港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昌发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湖北万安环保石化设备有限公司、长利玻璃洪湖有限公司

第七节  节能环保服务业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提高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集评估、咨询、检测、设计、运营等服务于一体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逐步形成市场活跃、机制完善、规范有序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

(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以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推进五方光电、亿钧耀能等工信部绿色工厂示范企业完成绿色制造。支持江陵县积极探降强度、控总量、碳固定、碳利用等举措,建双碳先导发展区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到2025年,全市营运车辆和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6%,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建筑,大力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新建建筑全部实施节能标准,到2025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

(二)积极培育节能环保市场围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完善第三方治理模式,提升荆州市污染集中治理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建立健全市场化节能服务机制,支持用能单位采购用能服务。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培育壮大本地节能环保服务综合运营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发展节能诊断、方案设计、节能系统建设运行等一站式服务。

(三)培育发展节能服务业搭建荆州市绿色低碳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引进碳资产管理、咨询、评估公司、第三方核查机构等,鼓励开展节能低碳认证、碳审计核查、自愿减排咨询、碳排放权交易咨询等服务。逐步建立全市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探索搭建清洁生产服务平台,引导企业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和工艺。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扶持,逐步取消对化石能源的普遍性补贴。

(四)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加快推进金茂源(华中)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形成绿色表面处理产业发展新高地。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建成江陵资市环境产业园。推动荆州市松滋市金源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公安县顺元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大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3家陶瓷企业提标改造工作。不断丰富环境工程咨询、清洁生产审核等生态服务内容,鼓励发展提供环境、投资、装备集成等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生态服务业。

(五)突破发展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建立荆州市区域性再生资源交易平台,畅通汽车、纺织、家电等产品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再利用全链条,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支持专业化再制造公司利用表面修复、激光技术提供个性化再制造服务,构建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

专栏8  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蓝天工程、碧水工程、退田还湖还湿工程、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

重点

项目

金茂源(华中)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洪湖循环经济产业园、监利市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水韵公安长江生态林建设项目、石首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长江石首天鹅洲故道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石首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示范基地、荆州高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荆州高新区太湖流域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华生环保岩土工程及环境检测中心、湖北兴泰科技有限公司副产物回收及循环利用项目

重点

企业

荆州市绿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陵美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洪湖市创业水务有限公司、湖北金飞扬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荆州市锦城垃圾清运有限公司、湖北新一线环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荆州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摩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多乐新材料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兴泰科技有限公司

第五章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发展

顺应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推动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育幼、体育、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催生创造新的服务需求。

第一节  商贸服务业

进一步发挥“百年商埠,江汉明珠”的商贸发达优势,优化网点布局,升级服务平台,创新流通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力,提质传统消费,发展新型消费,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依托,辐射县市和周边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强的商贸消费集聚区,创建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2025年,重点打造45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超市龙头企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500亿元。

(一)建设高品质消费商圈优化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巩固提升核心商圈和重点街区。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加快推动城市更新和消费回补,构建品质高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区域性消费空间版图。推动北京路核心商圈和沙北文化体育新城商圈联通融合,加快北京路人信汇、美佳华、安良、中商百货商业带高品质、现代化升级改造,建设中建·荆州之星、新界文旅城三期冰雪世界等新商圈,打造中心城区顶级商圈,塑造长江城市展台。推进荆州古城东门万达商圈、荆北高铁商圈、方特东方神画乐园、城市新客厅互联互通,融合荆州历史文化元素,发展新兴商业模式,升级改造东门商圈。立足长江大学、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集中的城南片区,打造大学城商业服务圈和古城南纪门街区。推进商业街提档升级,重点打造荆街、新天地商业步行街、楚肆水街等特色街区。

(二)推进新零售新业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精品店在荆州聚集,鼓励重点商圈、商场招引国内外知名品牌、潮牌在荆州开展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创新流通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力,提质传统消费,发展新型消费。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模式,积极引导传统商业向沉浸式、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打造一站式宜居生活广场  实现到店体验服务、到家云服务、到点智慧服务。引进培育商业零售新业态,探索无人销售商店、自助提货柜、智慧商超等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住宿餐饮业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壮荆州味道区域公共品牌,加强荆州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

(三)做强壮大核心专业市场围绕本地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有序推进大中型专业市场退城进郊,加快建设荆州高新区全国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大力推进新两湖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农联智慧云仓城、锦欣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国供销·荆州智慧冷链产业园、竹叶山车世界、荆北片区家居建材市场产业集群、百盟光彩商贸城日用品专业市场群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市场平台化发展,提高市场组织化、集约化能力,完善大市场的仓储、交易、加工和配送服务功能,建成流通市场主体活跃、交易便利化程度较高的大型专业市场集群。

(四)加快推进城乡商贸流通突出荆州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地位,实现农产品进城、消费品、农资产品下乡的城乡物流双向流通。提升社区公益服务和便民商业服务水平,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商业中心,建成15分钟步行生活商圈。实施农贸市场达标升级行动,各县市区应至少建成1个智慧农贸市场和邻里中心,打造安全放心、卫生整洁、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智能的高标准农贸市场体系。建设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推广农超、农商、订单农业等多渠道对接方式,打造农商互连农产品供应链。加强乡村商贸网点建设,支持农村商业网点拓展经营领域,引导大型品牌商贸企业向农村发展,鼓励商贸企业强化农村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配套。

(五)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实施点亮荆州夜消费促进工程,完善夜间消费布局,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街区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打造夜荆州地标,推动  夜商圈建设,通过打造夜间文化消费IP活动,推出夜游”“夜秀”“夜演”“夜宴”“夜健等夜间消费产品,打造夜享荆州,楚味之源夜间消费品牌。推进荆州古城灯光秀等景观亮化工程,打造荆州古城夜跑”“夜宿博物馆”“夜游洋码头等网红打卡地,发展具有创新引领和品牌吸引力的夜经济消费业态,扩大高品质夜间消费供给,引导夜间消费新风尚。

专栏9商贸服务业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消费促进工程、零售业转型发展工程、专业市场培育工程、社区商业配套工程、流通标准化示范工程

重点

项目

荆街、楚肆水街、妈妈摩购物中心、中商百货升级改造、学苑路凤凰路夜市街、荆州区站北广场商圈、纪南文旅区保利商贸综合体、洪湖美食城、洪湖“一河两岸”步行街、洪湖文旅新城商业街、洪湖市天驰汽车城、奥特莱斯项目、洪湖城东商贸综合体、洪湖市宏伟南路商圈、两湖绿谷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搬迁、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荆州复兴商贸城、荆州国际贸易港、荆州市中农批发冷链洪湖闽洪水产城、城北产业园建设项目、竹叶山综合体二期、荆州百盟商贸城二期项目、海湖CBD、朱河商业街项目、华中农资农机批发市场、荆州市锦欣水产品批发市场、石首市居然之家新零售城市商业综合体、石首市中央城、石首市才知文化广场、湖北华中农商城、监利面点产业园建设、监利小龙虾冷链物流加工项目、松滋市居然之家博览城、金松·五星国际大酒店、老六医商业综合体项目、楚菜城高速服务小镇项目、园区商业中心项目、中央金街提升改造项目

重点

企业

两湖绿谷农产品有限公司、荆州绿谷小镇实业有限公司、石首市江南农谷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石首市桃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龙定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宏泰汽运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市楚丰农产品大市场有限公司、湖北长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洪湖市现代大药房有限公司、湖北隆客多商贸有限公司、洪湖市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湖北鸿监农贸城有限公司、湖北省楚果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湖北中土农产品市场开发有限公司

第二节  文化和旅游业

进一步发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的历史人文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楚文化、三国文化、长江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深入实施文化旅游行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将荆州打造成为中国楚文化旅游目的地、长江黄金旅游带文旅消费集聚区和荆楚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到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业接待游客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约12%;实现文化和旅游总收入超过7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

(一)大力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荆州楚文化产业园(楚王城)、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华中数字出版基地荆州园区等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成立国家级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国家级非遗传承体验中心、荆楚非遗工匠小镇,打造荆楚文化大戏建设中国漆艺之都。建设荆州智慧文博园,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新技术+文化创客模式。

(二)升级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按照全产业链模式发展旅游产业,叫响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城市新名片。积极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重点建设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楚王车马阵旅游区、荆州海洋世界、章华台文旅融合区、红色湘鄂西旅游片区、石首桃园小镇、松滋洈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八大旅游精品,着力打造千年古城文化探秘之旅、红色印记传承研学之旅、寓教于乐欢乐亲子之旅、江汉水乡生态康养之旅等四大特色10条旅游线路。

(三)完善旅游服务要素保障推动景区提质扩容,合理调整景区布局,优化游览线路和方式,扩展游览空间,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力争创建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5家。合理布局游客服务中心、自驾游集散地和周围停车场,建设荆州高铁站一级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信息咨询、旅游宣传、特色产品预订、旅游购物一站式服务。发展智慧化旅游,打云游荆州系统,建成覆盖荆州、连接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旅游景区线路、乡村旅游道路和旅游标识导航系统建设。打造食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的产业链条,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荆州楚风特色小镇为主体,推动川店镇建设为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加快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提档升级,传承荆楚文化,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建设国家大遗址文物保护与利用示范区,发展楚文化旅游。加快荆州古城5A创建,推进荆州城墙、楚故都纪南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荆州博物馆、荆州古城历史文化博览园、关帝庙等景点,打造古城小样板,发展三国文化旅游。传承和弘扬湘鄂西红色文化,推进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洪湖红色生态度假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洪湖段)、公安南平红二军团成立旧址纪念公园、监利周老嘴红色古镇、江陵红军街建设,发展红色文化旅游。

(五)加快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实施文旅融合工程,支持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研学、体育、工业、康养等主题旅游。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业态发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打造荆当旅游公路农旅融合示范带。实施旅游演艺推进计划,开发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演艺产品支持荆州古城、楚王车马阵、荆州博物馆等重点景区引进互联网及声光电设备,发展科技旅游,增加视觉冲击力与文化感染力。

专栏10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文化市场主体孵化培育工程、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工程、旅游服务升级工程、智慧旅游工程等

重点

项目

荆楚非遗传承院、荆楚文化大观园、荆州华夏百家姓文化园一期工程、岑参诗乡文化广场、荆州海洋世界三期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好记忆文博园、石首桃花山桃源千里风景区、荆州楚文化产业园、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强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方特明日中国、伟光汇通小镇、岁时湾非遗文化小镇、江陵红军街项目、三湖黄桃小镇、六合垸三农航空营地、耀新田园综合体、荆州市城市艺术中心、沙市洋码头、荆州海洋世界三期工程、沙市区大话三国·荆州关公小镇建设项目、荆州楚风特色小镇、荆州高新区桃花新村建设项目、荆州高新区十里桃溪生态智慧体育公园建设项目、荆州高新区梅槐田园综合体、洪湖悦兮温泉小镇、洪湖岸边是家乡生态旅游城、洪湖湘鄂西革命斗争史纪念中心建设项目、瞿家湾红色小镇、公安县孱陵古镇文旅综合体、荆州楚王车马阵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5A景区创建项目、监利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洈水运动休闲小镇

重点

企业

华强方特(荆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荆州园博园生态园林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荆州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荆楚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荆州纪南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荆州云长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荆州郢都生态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湖北云长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荆州纪南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石首生态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荆州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湖北新界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洈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松滋曲尺河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洪湖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节  健康养老服务业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产品供给,优化健康服务,初步形成涵盖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医养结合、体育休闲的健康服务体系。到2025年,力争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2000张。

(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荆州市健康云服务计划,推动医疗健康信息系统和公众医疗健康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加快形成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体系。开展“互联网+”医疗建设,实现在线问诊,智能问药的目标。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县级公立中医院和国医堂全覆盖。

(二)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荆州市社会救助福利中心、沙市区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大楼建设,推进第一社会福利院新建、改扩建,提供中高端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养老救助服务体系。优化市、县两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强线上线下服务整合,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搭建医联体签约服务平台,深入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推进老年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开放大学发展老年教育和建设养教结合项目。开展便利老年人就医行动,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力争到2025年,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100%

(三)推进康养结合发展加快推进市老年病医院建设,鼓励各地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全力打造医养结合示范机构、重点培育机构。推进荆州城发健康养护中心建设,以健康养护为依托,打造社区嵌入式长者颐养之家。支持文旅区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发掘区域康养资源,统筹开发养生养老、康复疗养、旅游度假、体育休闲等康养项目。支持荆州区金家窑驿、公安县森林康养庄园建设,加快融合森林康养与休闲养生、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中医药产业系统发展。2025年,着力培育11家康养结合示范机构和15家康养结合重点培育机构。

(四)创新健康产品供给鼓励湖北康盟健康产业园创新发展,研发一批独具色、香、味、形的药膳产品,推动传统饮食中医食疗文化融合发展。丰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种类,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新技术研发,提高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推动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努力打造百姓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建设集养老、医疗、养生、旅游等一体的服务综合体。

(五)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大力开展荆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龙舟公开赛、万人环城健步走等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赛事活动。鼓励发展时尚运动项目,积极培育水上飞艇、汽车露营等新兴产业。推动体育与健康管理、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体育会展等业态发展。加大健康理念宣传,健全健身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体育消费服务,打造以体育消费为引擎的区域性体育消费中心。

专栏11  健康服务业发展载体

重大

工程

医疗服务提升工程、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康养结合工程、体育休闲发展工程

重点

项目

荆州高新区医养中心建设项目、江汉平原中医药研发推广中心项目、松滋市洈水运动休闲小镇项目、荆州健康城、石首市光福两院两中心整体迁建项目、监利楚天康复养老院项目、万联康养民俗文化村、松滋市老年养护院、洪湖市颐年养老项目、荆州城区健康养护项目

重点

企业

荆州市金色家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荆州颐正医养融合服务机构、松滋市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公安众信养老服务中心、公安县失能失智老人颐养院、洪湖市欣乐医养院、石首长恒康复医院、石首市荣康养老服务中心、石首市慈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荆州华中福康医院有限公司、荆州市万联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第四节  家政服务业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顺应家庭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趋势,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信息化、标准化、职业化、品牌化发展,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家政服务市场。到2025年,培育5家省级以上家政服务行业示范企业,打造荆州市家政行业知名品牌,争创国家、省级家政服务业示范城市。

(一)丰富家政服务有效供给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积极培育壮大荆州市家政服务行业,引导家政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的照护以及保洁、烹饪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鼓励创办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推进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政服务业发展。

(二)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研究制定荆州市家政服务规范,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家政服务体系。推广使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家政服务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探索建立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门制度和覆盖全域的家政持证上岗模式。开展家政服务质量第三方认证,对家政企业开展考核评价并进行动态监管。

(三)培育家政服务品牌实施荆州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专项培训计划,推进家政服务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利用各类实训基地政策支持建设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共享职业院校、社区教室等培训资源。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探索全市家庭服务企业的多业态、多品牌发展。到2025 年,实现全市家政服务培训能力全覆盖。

(四)建设家政服务创新产业园打造互联网+家庭服务核心、传统家庭服务提档升级、集家政服务、家庭教育、养老服务、家政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家政服务创新产业园,培育和孵化一批家政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家政专业队伍和领军人物。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做大做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推动全市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

(五)健全家政服务领域信用体系依托我市社会信用信息汇集系统和市场监管系统,依法依规归集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优化家政服务信用信息服务,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对在家政服务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和严重失信行为的家政企业及从业人员实行联合惩戒。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发挥荆州市家政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作用,建立家政服务纠纷常态化多元化调解机制。

专栏12  家政服务业发展载体

重点

工程

家政服务品牌创建工程、家政培训提升工程、家政服务业示范园区创建工程

重点

企业

荆州市嘉丽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湖北新发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荆州市鼎盛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荆州市达美保洁有限公司、湖北金飞扬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荆州市零七一六保洁有限公司、荆州市五星清洁服务有限公司、荆州市愫耘家政职业培训学校、荆州市紫晨保洁有限公司、点点家政保洁服务监利明智分公司、荆州市艾邦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荆州市星耀家政管理有限公司、荆州市工友亲亲家政服务中心

第五节  房地产业

以加快去库存,做优增量,规范市场为重点,加快构建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满足城市中低收入困难居民住房需求,实现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促进荆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房地产投资2000亿元,其中住宅投资1200亿元。

(一)完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坚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发挥住房税收调节作用,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强化基本住房保障,对低保、低收入城镇家庭应保尽保。做好商品房项目配建公租房工作,加大房源供应力度。十四五期间,交付使用公租房房源约为3000套。

(二)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构建和维护良好的物业服务市场秩序,促进《荆州市物业服务和管理办法》各项措施落实落地。推进物业管理标准化工作,构建荆州市物业管理行业标准体系,把标准的制定与行业发展相结合,把标准的实施与规范从业行为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标准化体系。拓宽物业服务领域,鼓励物业服务企业依托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接,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居住社区延伸,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三)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荆州市住房租赁交易服务监管平台,将各类租赁住房房源有序纳入平台交易,强化租赁信用管理和市场监督,引导市场合理定价,建立住房租赁纠纷调处机制,切实保障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

(四)促进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引导房地产业转变开发模式,鼓励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发展度假地产、养老地产、医养地产、租赁地产。推广申报评选广厦奖活动,对标住宅性能评价标准,全面提高房地产产品规划、设计、建造、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综合品质,促进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从注重规模向注重品质转型,培育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和广厦奖项目;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鼓励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五)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以服务提质为方向,提升房地产管理效能。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房屋租赁合同网签备案系统,完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备案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推行从业人员实名服务制度;落实房源核验制度,推进行业自律管理,建阳光中介平台一步规范房地产估价、经纪等中介服务行为,健全中介服务市场规则,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环境。

专栏13  房地产业发展载体

重点

工程

棚户区改造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民生保障工程

重点

项目

荆州城南开发区鹏程新风还迁安置房项目、荆州经开区红光三期还迁房项目、老机场棚改及还迁房项目、江岳还建小区、江岳还迁小区工程、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沙市区关沮镇白水还迁房、沙北徐桥B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江陵县发展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江陵县临港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松滋市松江花园安置小区(三期)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松滋市洈水镇新建北闸村拆迁安置小区项目、石首市山底湖东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洪湖市二零二二年老旧小区改造52个项目、岳山二期棚改、岳山片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二期、荆州高新区农高家园三期还迁小区、监利市杨铺棚户区改造项目、监利市一片区二期改造项目、监利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监利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重点企业

荆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荆州万达广场发展有限公司、荆州市楚丰农产品大市场有限公司、平安美佳华(荆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荆州新城吾悦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荆州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荆州市鑫宏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荆州金鑫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荆州市城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湖北金投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洪湖市洪鹏飞置业有限公司、洪湖鸿投置业有限公司

第六章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工程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六大工程,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增强服务业驱动能力。

第一节  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以数字化推动经济、社会、政府全方位转型,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打数字荆州,建立数字政务和生产生活服务共享体系。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创新大平台+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支持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服务业园区数字化改造。积极发展流量经济”“网红经济”“宅生活”“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服务模式,创新直播带货、线上采买、生鲜电商、远程医疗、网上办公、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等应用场景,促进社会生产服务活动加速触网。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

第二节  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争创国家和省级两业融合试点,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工业设计、采购分销、生产控制、营运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向专业化、高端化跃升,助推荆州制造转型升级。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科普教育、文化创意、农村电商、供销驿站等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服务业行业内部融合,促进金融服务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与科技服务、健康养老与文旅休闲等服务业行业内部交叉渗透、融合发展,加快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到2025年,培两业融合试点县市区1个、试点园区3个、试点企业10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做法。

第三节  平台载体提升工程

支持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园区、品牌示范园区建设,鼓励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聚焦重点行业,打造一批商贸、物流、文化、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服务业园区,汇聚一批主业突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强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集聚区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展示交易、中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强化服务业园区创新创业培育功能,建设一“四新经济”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到2025年,打造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示范园区,形成2-3个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

第四节  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和旅游、养老等重点领域,集中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显著的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发展壮大,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推动服务业新业态发展引导中小服务业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小巨人。同时,落实服务业企业小进规”“新进规”“新进限奖励政策,推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2025年,滚动扶持35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形成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服务业骨干企业50家左右

第五节服务品牌打造工程

树立荆州服务知名品牌,推进实施品牌价值提升工程,重点培育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品牌,壮大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品牌,创新大数据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品牌。深入推进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支持开展服务业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认证,提升服务业整体品质。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工程,实施一批与国内外接轨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开展荆州服务品牌宣传、推广活动,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荆州服务走出去。到2025年,在物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荆州特色的知名品牌。

第六节  领军人才引育工程

引导长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加强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建设,加强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商务等领域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健康、养老、家政等专业技能人才规模,大力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落实《关于实施才聚荆楚·凤鸣荆州工程促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荆州市市直事业单位招硕引博人才激励若干措施》。拓宽楚才卡一卡通便捷服务领域。建立健全院士专家、科技副总、科技专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促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柔性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支持领军人才开展业务创新和服务业创业,建设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示范集聚区,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和对接平台,形成服务业创新创业共创汇。对省、市、县三级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通过各级人才资金加大对其培训和创业的支持力度,定期组织领军人才赴国内外服务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大力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资源、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服务业高端人才,支持创新团队骨干人员以知识、技术、能力等参与收益分配。到2025年,滚动培养50位服务业领军人才,将荆州打造为高层次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地。

第七章  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

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推动服务业领域双向开放,深化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破解服务业发展堵点,最大程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第一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以思想破冰为引领,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我市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向顽瘴痼疾亮剑,对堵点难点开刀,打造荆州优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细化落实一门”“一窗工作,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实现事项100%入驻并采用综合窗口模式提供服务。探索建立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应用相关制度。加快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编制出台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宜荆荆恩城市群通办、全市通办事项清单。加快建成市级智慧城市大脑,推进一网统管。开展专题应用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指尖行动,提升鄂汇办荆州旗舰店服务能力。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巩固提升企业开办9210标准。拓展企业开一网通办业务范围,推动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同步免费发放及应用。推广一照多址,探索一证多址改革。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取消更多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简化外资项目核准手续,所有备案的外资项目一律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

第二节  完善现代综合监管体系

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监管事项全统一、监管系统全联通、监管数据全归集、监管业务全覆盖、监管结果全公开的一网通管新格局。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在质量监管、消费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开展服务业企业诚信承诺活动,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大幅增加违法违规成本,对严重失信主体实行行业限期禁入。

第三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有力有效落实惠企政策,着力完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促进服务业市场主体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形成服务业领域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地位平等,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依法规范服务业领域市场主体行为。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联合、模式创新等,参与国有企业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第四节  构建发展要素配置机制

完善服务业领域人才职称评定制度,进一步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简化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深化服务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对列入省级重点建设计划的服务业项目支持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加强物流、仓储、养老等具有社会功能的现代服务业用地保障,明确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用地的用途归类,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二级市场,加快制定适合二级市场交易操作办法,鼓励利用存量土地资源、房产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金融服务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支持金融机构针对服务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五节  构建服务业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推进服务领域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依托湖北自贸区荆州协同区等开放平台,构建与服务业投资和服务贸易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开放型制度体系,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在完善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健全促进机制、创新政策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文化、中医药服务等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发展。充分利用荆州市现有市场资源,深化合作交流,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高起点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服务贸易专业园区。加强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加快服务出口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部门服务贸易信息共享机制,搭建服务贸易合作交流平台。

第六节  注重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监管等方面作用,对于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协会商会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事项,取消行政审批。推动建立服务业企业和中介机构自律机制,加强服务业职工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育。畅通社会公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服务业举报和投诉受理平台,加大对群众举报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第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全面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健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强化政策配套措施,加大项目谋划和推进力度,加强服务业统计监测分析,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合力,夯实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

第一节  加强统筹协调

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服务业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实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建一个重点产业、一位市级包联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推进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督查制度,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通报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要建立相应协调促进机制,协调统筹推进服务业发展。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强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第三节  强化统计监测

加快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服务业统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服务业形势分析制度和服务业数据共享机制。加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入库、重点行业和重点地方服务业统计工作。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做好本部门、本行业的统计工作,统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扎实推进服务业统计工作。

第四节  推进项目建设

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加强全市服务业项目谋划和实施,结合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重点企业培育,推动建设一批体现转型升级,带动力强、投资效益好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以项目投资建设拉动产业规模扩张。建立动态管理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储备库,争取一批带动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实施项目建设跟踪管理,开展重点项目服务督导,推行领导分包、项目台账、进度季报等制度,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服务。

第五节  加强考核评估

按照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明确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主体、推进措施、完成期限和考核标准,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加强服务业绩效评价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继续完善荆州市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办法,分类考核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确保服务业发展目标落到实处。组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根据评估情况对发展目标进行动态修订调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